从Gartner与IDC三大行业报告,看国产RPA的市场规模与未来发展
Gartner与IDC的三份报告,描绘出中国RPA的市场规模与未来宏图
文/王吉伟
近期的国产RPA,可谓捷报频频。三个重量级行业报告,给予中国RPA厂商足量的曝光。
先是在7月21日,Gartner发布年度重磅报告《2021年中国ICT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其中的RPA技术板块,国产RPA有5家被推荐,来也科技更是在RPA、NLT两项技术领域入选。
然后在7月22日,IDC发布了《IDC MarketScape:中国RPA软件平台厂商评估,2021》报告,初步展现了中国RPA市场格局以及主要厂商市场规模,其中11家RPA厂商成为被IDC重点推荐的对象。
随后在7月26日,Gartner又发布了2021年度的《机器人流程自动化魔力象限》报告。其中有两家国产RPA厂商首次上榜,与UiPath、Automation Anywhere、BluePrism 等老牌厂商一起被Gartner重点推荐。
▲ Magic Quadrant for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2021
三份重量级报告,其中两份来自Gartner,一份来自IDC。关于两家知名数据机构,这里就不做普及了,大家可以自行搜索。
这里,还是简单说下这三份报告。
《Hype Cycle》是各大组织信息技术领导者把握未来技术趋势与新兴市场机会的重要参考;《IDC MarketScape》是各大组织研究与投资各种新兴技术及项目的数据渠道;《魔力象限》系列报告则被行业视为“CIO选型圣经”,对于各大组织采购与投资技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份重量级报告全都涉及到了RPA行业,除了体现RPA日益备受关注的程度,也彰显了RPA行业高速发展的市场规模。从这三份报告中,能看出国产RPA的哪些情况呢?本文,王吉伟频道就带着大家探索这三份报告。
从《Hype Cycle》报告,看国产RPA技术成熟度
《Hype Cycle for ICT》是Gartner的重要年度报告之一。Hype Cycle曲线模型描述了一项技术从诞生到成熟的过程,并将现有各种技术所处的发展阶段标注在图上,进而为一些行业的发展做出很好的预测。
在Hype Cycle曲线中,横坐标表示技术的成熟度,纵轴表示技术受关注的程度。其中的曲线表明:在相关领域里,每项技术的发展过程均可分为五个阶段:上升期、快速发展期、下降期、爬坡期和稳定应用期。
《Hype Cycle》有面向全球的报告,也有面向特定区域的报告。《2021年中国ICT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Hype Cycle for ICT in China, 2021)涵盖20项新兴技术和实践。
对于各大组织的信息技术领导者与决策者而言,该报告是他们抓住新兴市场机会,创造数字化业务营收的重要参考渠道。同时被报告推荐的技术供应商,也将因此拥有更多的市场机会。
▲ Hype Cycle for ICT in China, 2021
每项技术的发展,都会受市场、政策、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它们在曲线上的位置也会有不同的变化。
比如RPA的受关注度,2019年排在5G之后机器学习之前,2020年被关注度排在5G和自然语言学习之前,2021年则排在了5G和自然语言学习之前。这表明RPA的被关注程度正在逐年上升,而5G也随着更多应用场景的司空见惯,被关注度正在逐年下降。
▲ Hype Cycle for ICT in China, 2020
《Hype Cycle》报告认为RPA对中国业务影响很大,它能够更好的解决广大企业应用场景复杂、异构架构更多、资源高度重复的数字化问题。
当然在RPA应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仍然局限于IT成熟度和数字化转型水平较高的企业、海外RPA不支持中国开发的需要的大量定制或集成工作的企业应用程序、企业仍旧缺乏对RPA的认知等。
对于所提及的不足,王吉伟频道认为这正是国产RPA厂商的机会。土生土长的国产RPA更了解中国企业复杂的应用场景与定制化需求,同时多家厂商响应信创号召,产品已经能够支持国产化系统。相信随着更多的宣传与推广,待更多企业了解RPA以后,国产RPA将会走进更多的中国企业,助力他们更快速地实现数字化转型。
当然,Gartner每年推荐的厂商名单,也是《Hype cycle》报告的重要看点。面向中国市场,《Hype Cycle for ICT in China, 2021》推荐了全球11家RPA技术服务厂商,其中阿里云RPA、弘玑cyclone、云科技扩、艺赛旗、来也科技5家国产RPA厂商等都在被推荐行列。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Hype cycle》报告中,来也科技同时在RPA、NLT两项技术领域入选。尤其在NLT领域,来也科技更是少数能够与BAT、华为、AWS等巨头同时被推荐的厂商。这意味着其AI技术也受到行业认可,势必对其RPA的应用落地有着更多的加成。
从《IDC MarketScape》报告,看中国RPA市场规模
《IDC MarketScape:中国RPA软件平台厂商评估,2021》报告,是IDC首次发布关于RPA行业的报告。这个报告,不只是展示了国内各大RPA厂商的能力,同时也在市场格局方面给予了一定的反馈。
在报告首页,IDC通过一张IDC MarketScape图,比较形象地展现了当前国内RPA厂商的基本状况与排名情况。IDC 将RPA厂商成功的潜在关键因素分为两大类:能力和战略。
▲ IDC MarketScape:中国RPA软件平台厂商评估,2021
IDC MarketScape图,Y 轴(能力轴)反映了厂商目前的能力、服务菜单及该厂商如何满足客户需求,其中能力范畴集中讨论厂商和产品的当前能力,重点体现在厂商的战略发展与交付能力。
X 轴(策略轴)主要分析厂商未来的战略将如何满足客户未来 3 到 5 年的需要。战略范畴集中讨论基于未来3 到 5 年的产品、细分用户、业务和市场推广的高层决策和基本假设。根据能力与战略的具体表现,IDC MarketScape将入围的RPA厂商分为领导者、主要玩家、竞争者和参与者四个阵营。
此外,IDC MarketScape 图通过厂商气泡的大小,体现各厂商RPA 软件平台及解决方案在 2020 年中国市场的收入规模。
通过IDC MarketScape 图可以看到,来也科技、金智维、弘玑、艺赛旗、云扩、UiPath等六厂商处于领导者阵营。在此阵营中,来也科技以绝对优势处于领先位置,UiPath虽然收入规模上要大一些,但在能力和战略方面要落后于其他几家。
阿里云RPA、达观数据、blue prism、容智信息、全面智能等5家厂商,目前处于主要玩家阵营。其中,阿里云RPA和blue prism非常接近领导者阵营。几家推出RPA的云厂商,目前只有阿里云入选该报告。blue prism虽是老牌海外厂商,但其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及收入规模等方面,还是稍逊一筹。
需要说明的是,此次《IDC MarketScape 》报告评估对象入选标准,首先是能够在中国市场提供独立 RPA 软件产品的厂商,其次需要具备年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市场规模,并且至少拥有10 个以上的企业级用户商业案例,此外还要有能力提供面向行业的 RPA 解决方案。
在这些前置条件之下,最终入选的只有11家厂商,其中两家是海外厂商。
从IDC MARKETSCAP图来看,在市场格局方面11家厂商掌控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其中来也科技、金智维、艺赛旗、弘玑cyclone、Uipath这5家厂商,占有大约6-7成的市场份额。
当然,报告中IDC也给技术买家提了三个建议:明确技术供应商提供的 RPA 产品的功能点与业务需求是否匹配;考虑RPA供应商是否掌握 RPA+AI 核心技术能力;技术供应商的生态构建情况。
总的来讲,这三点是企业用户能否找到合适RPA解决方案的重点,也关系着RPA厂商能否快速做大规模。
从《RPA化魔力象限》报告,看国产RPA未来发展
7月26日,Gartner发布的《Magic Quadrant for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机器人流程自动化魔力象限)报告发布,这是其连续第三年发布该报告。
事实上,作为全球权威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从2019年发布第一个RPA魔力象限开始,就意味着其开始正式关注RPA行业。而Gartner认同并背书的RPA行业领导者企业,自然也就更能够得到多方市场的关注。
Gartner给予魔力象限的分析,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的对市场情况进行的图形化描述,它描述了Gartner公司依据标准对该市场内的厂商所进行的分析。
▲ Magic Quadrant for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2021
魔力象限的四个象限依次分别为领导者、挑战者、远见者和特定领域者。2021年的RPA魔力曲线报告,也是通过市场趋势、市场发展、企业参与度、应用趋势等多个维度,对全球18家领先的RPA供应商进行了评估,然后将它们分别归入四个象限,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与智能自动化发展提供选型参考。
与2020年相比,今年魔力象限的领导者象限除了海外三大RPA厂商,今年还多了微软。远见者阵营中今年则增加了Appian,其他厂商表现与去年差别不是太大。在挑战者象限,Kofax今年落选。而Nice和EdgeVerve Systems,也直接掉落至特定领域者象限边缘。
▲ Magic Quadrant for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2020
变化最大的仍是特定领域者象限,今年不见了AntWorks、HelpSystems、Jacada等厂商的身影。今年魔力象限评选标准提升后,激烈的竞争直接导致了它们的落选出局。
今年的RPA魔力象限总共新增加6家厂商,分别是Appian、Cyclone Robotics、IBM、Kryon、Laiye和Nintex,其中Appian直接进入了远见者象限,中国RPA厂商来也科技、弘玑Cyclone与SAP、IBM、Kryon等5家被归入特定领域者象限。
中国RPA厂商的首次入选,也是今年魔力象限的最大看点。国产RPA能够淘汰海外厂商,一方面在于他们快速迭代的产品能力与高速扩张的市场规模,另一方面也因为中国RPA市场接近60%的复合增长率。
中国厂商首次入选RPA魔力象限并得到Gartner的推荐,意味着国产RPA正式进入RPA全球市场。同时,入选的中国厂商会也会成为全球RPA市场主流玩家,更会进入全球顶级VC机构的视野。而中国广大的RPA市场,也将真正受到全球机构的关注,竞争也就会更加激烈。
当然,也不用过于担心。从前面《IDC MarketScape》报告中能看到,目前国内RPA市场的主要参与者都是国产RPA厂商。受技术、产品、安全等多重因素影响,具备本土优势的国产RPA现在更受欢迎。
中国企业足够多,数字化市场比任何地域的都要大。所以,只要在国内市场将规模做到足够大,将产品与生态做到足够强,厂商们就有足够实力冲击以后的RPA魔力象限。更不用说像来也科技等厂商,已经开启了全球化市场。
后记:具备优势的国产RPA当把握发展机会
越来越多的报告中提到RPA,以及更多的机构发布面向RPA行业的相关报告,除了表明中国RPA行业规模越发形成气候,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RPA行业发展的影响力。
要知道,从2019年RPA爆发开始,到现在仅仅三年的时间,国产RPA就已经登上了面向全球市场的《RPA魔力曲线》报告,这是大家在三年前未曾想过的。
产品、技术、生态快速发展的结果,就是造就厂商更大的市场规模与影响力。被《RPA魔力象限》报告和《技术成熟曲线》报告推荐的国产RPA厂商,目前在国内市场格局中都有不错的表现。这一点,我们从《IDC MarketScape》报告中就能看出来,甚至一些国产厂商的综合表现已经超过UiPath。
国产RPA实现“中国速度”的背后,实则是厂商们多年技术能力与行业经验的积累,当然也有他们在战略上的精准把控。今天我们所提的RPA,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RPA,而是融合云计算、AI、数据挖掘等各种前沿技术的新型RPA,不然RPA技术也不会仍然处于技术成熟曲线的第二阶段。
如果纯拼RPA技术,除了拥有20多年行业经验的来也科技,以及拥有数年行业经验的金智维、艺赛旗、阿里云等少数国产厂商,其他厂商与沉淀十数年经验的海外厂商相比差距还是有一些的。
好在,当代RPA讲究的是超融合,是技术生态,AI、低代码、大数据、云原生等技术缺一不可,也正是因为需要多维度技术,才给了国产厂商更多的机会。只要有一技之长,能够掌握一个维度或者几个维度的技术专长,即便RPA技术维度暂时差一些,也不妨碍它们在各个领域的持续落地。
加上地域、安全、政策等因素造成的国产化优势,接近60%的复合增长率,以及千万企业数字化转型造就的广阔市场,相信国产RPA们都能在中国市场走出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
优势是有的,但优势不总是有的,时间仍旧是最大的问题。这其中的重点,就看国产RPA厂商们如何把握机会了。
而从这三份报告结合当前的表现来看,能够抓住机遇冲出来的国产RPA厂商,至少会有3-5家。
希望已经被写入报告的厂商,明年能够继续入围。
PS:王吉伟频道专注RPA行业观察与报道,致力于RPA行业的推广与普及。我们目前正在更新RPA在各领域的应用案例系列文章。如果您有成功RPA应用案例,欢迎与我们联系。应用案例一旦入选,会整理成文在全网30+内容平台传播,外加朋友圈与社群曝光。
【王吉伟频道,关注TMT与IoT,专注数字化转型、业务流程自动化与RPA。】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