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资讯>>行业动态

“缩水”上市的七牛云,映射出中国独立第三方云厂商的窘境名为玩艺术,实则耍流氓?64岁的杨丽萍,你可别再跳了!丨七牛云这家公司怎么样

2023-08-04 10:06:26 18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阿尔法工场

2023年,有一大批内陆科技企业奔赴港交所上市。一个典型的第三方云厂商——七牛云,加入了这个队伍。

近日,七牛云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正式开启了其IPO之旅。

在中国云计算市场,大致可以分为4个阵营:

1、以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华为云为代表的科技巨头孵化的云厂商。这类云厂商理念、技术最先进,营收规模最大,在互联网、科技、零售等领域很强势;

2、以电信天翼云、联通云、移动云为代表的电信企业孵化的云厂商,在全球来看,这类云厂商是没什么声量的。但在中国市场,电信云厂商发展势头不错,尤其是近两年势头很猛。某种程度上,他们是“国资云”的代表,在政府、央企、国企领域很有话语权,这是中国特色的产物;

3、金蝶云、浪潮云等传统软硬件厂商转型而来的云厂商。这类云厂商整体来看不算成功,市场存在感也比较弱;

4、还有一类是创业型第三方独立云厂商,此次将要上市的七牛云就是此类。这类云厂商一般在SaaS、PaaS领域比较活跃,还有青云、Ucloud、金山云等少数在IaaS层,这类云厂商技术创新性较强,但实力不强,普遍面临比较紧迫的生存危机。

在此,我们借着七牛云IPO的机会,来探讨一下中国第三方创业型云厂商的发展情况,以及他们将要面临一个怎样的未来。

01 “失速”的七牛云

先来看看七牛云的情况。

七牛云成立于2011年,历经成6轮融资,共计融资18.61亿元,可以说是被资本“喂大的”。

七牛云从云存储起家,目前聚焦到音视频PaaS领域,提供音视频云服务,比如视频点播、互动直播、实时音视频、摄像头上云等。涵盖内容分发网络QCDN、对象存储平台Kodo、互动直播产品及智媒数据分析平台Dora三个主要产品的MPaaS是公司的主营业务,2022年营收占比近90%。

在收入方面,七牛云总收入从2020年的10.89亿元增加35.1%至2021年的14.71亿元,2022年总收入跌至11.47亿元,同比下滑22%。这个问题就严重了。

一直以来,创业型云厂商讲的都是一个高增长的故事,以高额亏损换取业务的高速增长,以期几年之后卡位市场,以规模经济效应来慢慢修复前期亏损。

所以,对于这类厂商而言,亏损不可怕,只要还在高速增长,资本就愿意买单。国外的一大堆市值上百亿美元的云计算创业公司,到现在都没实现盈利,这并不影响资本市场对他们的追捧。

但这个“偏爱”是有前提的——增长曲线要“漂亮”。

一旦这个前提不复存在了,那这个故事就讲不下去了。

近两年,七牛云都在持续亏损,2021年亏了2.2亿,2022年亏了2.13亿。在这种情况下,营收增长这个砝码也没了,那离被资本抛弃就不远了。

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我们需要搞清楚:七牛云业绩下滑,是暂时现象,还是存在结构性问题?如果只是暂时现象,那没关系,一旦回归增长,那资本依然“爱”他;但如果存在结构性问题,那他的增长前景被彻底否定了。

目前情况来看,更可能是第二种情况。七牛云即使止住业绩下滑,但持续高增长也不太可能了。

为什么这么说?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跳出七牛云,来看看整个市场的情况。

02 “不是针对谁,我说的是在座的各位”

上面说了,在第三方创业型云厂商中,除了七牛云,青云、Ucloud、金山云也是典型的代表,那他们活得怎么样呢?正好这几家云厂商都上市了,其业绩表现很好获得。

2022年,青云的收入从4.24亿下降到3.05亿;Ucloud从29.01亿下降到19.72亿;金山云从90.61亿下降到81.80亿元,无一例外都较大幅度下滑了。

所以,第三方创业型云厂商的发展困境并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存在的,这就说明整个市场出了问题。

那么,第三方云厂商面临哪些发展困境呢?具体来看,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整个云计算市场都面临发展困境。

别说七牛云、青云这种中小型云厂商,就连阿里云、腾讯云这种头部巨头,普遍都存在增长乏力的问题。地主家都没余粮了,平民还想有好日子过?

相对于美国,中国企业对上云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美国是公有云的天下,中国则是私有云、混合云大行其道。市场不语,但却说明了一切。公有云才是未来,对私有云的偏执,导致我们的路走岔劈了。

2、第三方创业型云厂商的生存根基最薄弱,市场寒流最先传导到他们身上。

阿里、腾讯、华为家大业大,自身业务就可以给云计算托底,而且客户资源也不是创业公司可比的。创业型云厂商,进军IaaS层的Ucloud、青云,“弹药”太少,面对动辄几百亿的数据中心投入只能望而却步。

这就像打牌,即使手里拿了一副好牌,但赌局的赌注已经太大了,跟不起也只能出局。另一方面,像七牛云这类进军PaaS、SaaS层的创业厂商,在私有云大行其道的市场环境下,本身就面临“存在主义”危机。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前几个月发生了一件事情,让第三方独立云厂商的生存环境雪上加霜——头部云厂商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价格战。

阿里云率先打出了最高降幅达50%的“第一枪”,随后腾讯云宣布部分产品线最高降幅达40%,移动云紧跟其后,部分产品线最高降幅达60%。不久之后,“不讲武德”的京东云来了一招“黑虎掏心”,打出“无论对方降多少,我都比最低价便宜10%”的口号。

巨头们家底殷实,不怕放血,但这场价格战中小型云厂商跟不跟呢?如果跟进大幅度降价,本就不充裕的现金流将更快被耗尽。

如果不跟,那客户的大规模流失不可避免,无论选择什么,中小型云厂商的日子都将更艰难。

03 如何破局?

那么,第三方创业型云厂商就没有活路了么?美国的云计算市场一篇繁荣,市值上百亿美元的独立云厂商一抓一大把。美国可以,难道中国不行?

在笔者看来,云计算依然是大势所趋,遇到困难,我们需要调整思路,找到出路。

从整个云计算市场上看,公有云才是未来。我们应该着力发展公有云,不要在私有云上蒙眼狂奔。

中美市场冰火两重天的状态,已经为我们指明的方向,不要在这个方面搞什么特色了,摸着成功经验“过河”吧。只有公有云的基础巩固了,上层的PaaS、SaaS才能繁荣。私有云天生跟SaaS是“属性相冲”的。

不要再以数据安全为借口,阻碍上云的脚步了。

对于七牛云、Ucloud、青云等第三方创业型云厂商而言,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技术、技术、还是技术,创业型云厂商一没客户根基,二家底不厚,要杀出重围,唯一可以依托的就是技术创新,向技术创新要效率。在某项细分领域持续深耕,做大技术领先,打磨产品,做出特色功能,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以此来俘获客户的芳心。

云计算本质就是重构原有的计算体系,以更先进的技术来提升效率,创新应用服务。并且,云计算的技术和应用创新远未结束,还大有可为。当你真的可以提供比别人更先进的技术产品,能够带来显著的应用优势,会有大量客户选择你的。

第二,战略性放弃部分客户。在成熟的商业领域,应该倾听客户的声音,按照客户要求行事。

但是,对于快速发展的领域,很多时候客户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像在汽车发明以前,你去问人们想要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他们的答案很可能是更快的马车。

在中国的传统软件市场,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大家都想抓住大客户,看不起小客户,因为大客户付费意愿强,项目利润高。但大客户又会提出一大堆定制化需求,这个特点“平移到”云计算领域,就是我们所谓的私有云,这完全违背了云计算以规模经济提升计算产业效率的初衷。

当然,客户很难被教育,尤其是大型客户异常强势。如果我们不能改变客户,但至少可以选择客户。

去找那些真正认可云计算价值的客户,用心服务好他们,让他们真正享受到云计算带来的好处。

这样,时间久了,客户就是最好的广告。

笔者曾对话过不少科技企业的高管,碰到几个在细分领域发展很好的企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抵制住了大客户定制化需求的诱惑,坚持走标准化产品路线。

虽然当时损失了不少大项目,但几年之后,他们的业绩增长曲线很漂亮。

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希望中国云厂商都能渡过目前的困境,重新走出一条漂亮的成长曲线。

相关标签:

发表评论:

评论记录:

未查询到任何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