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资讯>>行业动态

“烂尾新闻”还有救吗?

2024-10-11 11:25:44 7

  文 / 王可(新京报传媒研究院)

  媒体最擅长“刨根问底”,但“烂尾新闻”却仍难杜绝。

   01 

  为什么“烂尾”?

  楼,盖着盖着不盖了,叫“烂尾楼”;新闻,做着做着就没了,叫“烂尾新闻”。

  事件发生并被媒体报道,说明其具备新闻价值,同时,由于有着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热情,媒体往往投入大量资源进行跟进。

  但随着媒体间竞争的日益激烈,追求“眼球效应”的趋势越发明显。当新闻事件社会关注度降低,新闻变“旧闻”,媒体就更倾向于去寻找新的热点,而后续报道的缺失和不足也就直接导致了新闻事件走向“烂尾”。

  “烂尾新闻”与常规新闻的区别在于缺少对新闻事件结果的追问。在政府、公众、媒体自身以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某些敏感事件涉及的实质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公众的疑问得不到回应,导致这些新闻事件有头无尾。

  除此以外,“烂尾新闻”的共性之一是负面性,这也是造成“烂尾”的另一个主要原因。相关机构本能认为负面新闻的发生需要及时“灭火”,因此媒体的跟进报道往往面临阻碍。机构摆出的危机公关的姿态和套路,消磨公众期待的同时,期盼新热点的发生能够转移公众注意力。

  然而,公众或许会一时遗忘一些未果的新闻,但后续同类新闻的爆发对该“烂尾新闻”的质疑和追究将再度重提。

   02 

  “烂尾”怕什么

  “烂尾新闻”的出现虽然包含各方面复杂的原因,但作为受众的第一个消息源,新闻媒体作为“烂尾新闻”的起点,自然最先遭到受众质疑。

  福建“表叔”厅长、哈尔滨大桥坍塌、郑州牙签肉黑作坊,湘雅二院“黑心医生”,这些曾经引起轩然大波甚至被推向舆论高峰的热点相继“烂尾”,说明媒体问责背后依然存在着许多现实困境。

  当然,近年来,除了“烂尾新闻”的不断涌现, 我们看到类似“曝光即获解决”、“曝光之后持续跟踪终获解决”或者“曝光之后促进政府部门治理模式转变”的新闻事件也有很多。

  2022年8月24日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看见》栏目曝光的中心城区废弃线杆问题,线索来自湖州市执法局,问题至少已困扰执法局3年。当晚的节目一播完,市执法局的领导就立即宣布了整改方案。此外,市文明办负责人也提出了整改建议。根据“一地曝光、全域整改”机制,全市2.4万余根废弃线杆,在短短半年时间里被一一拔除。这篇报道也获得了第33届中国新闻奖“舆论监督报道奖”三等奖。

  新闻媒体所具有的舆论监督功能,不但在政府与公民之间搭起了沟通的桥梁,也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于社会治理,许多事件得以解决。

   03 

  “烂尾新闻”危害明确

  “烂尾新闻”的危害明确,但解决起来,需要多方的协同应对。

  首报问责应成为习惯。公众的目光可以被新的热点转移,但媒体对发生过的悬而未决的事件却该做到心中有数,坚持追踪和跟进。各级媒体可尝试建立首报问责制,最先报道的媒体有责任和义务对后续结果进行追踪报道。通过舆论监督,给相关部门和人员施加压力,促成新闻事件的解决。

  央视在2010年“3·15”晚会曝出两起汽车消费安全问题后,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2011年、2013年“3·15”晚会继续追踪。结果不仅让当事公司作出回应,更让汽车“召回”制度在中国落地,使中国消费者的待遇“与国际接轨”近了—步。

  2010年:4S店只换不修

  这一年央视曝光了某些汽车4S店的维修内幕,经记者调查,由于一些车维修赚的利润不大,所以4S店会以零件损坏的理由要求车主更换配件,或者直接说明只换不修。同时,换下来的电瓶、轮胎等部件,翻新后也成为4S店的稳定的财源。

  2011年:4s店潜规则,合格证抵押银行,车主无法上牌

  一些资金链紧张的4S店将汽车合格证抵押给银行或者其他融资机构,进行贷款,再把没有合格证的汽车卖给消费者,4S店拿到钱后将合格证取回,但一旦4S店的资金链断裂,因抵押无法把合格证给车主,就造成了车主买了车却只能当摆设的问题。

  2015年:4S店小病大修

  2015年央视曝光东风日产、上汽大众、奔驰4S店会故意虚报和夸大车辆故障,从中牟取暴利。一个简单的汽车故障(点火线圈插头松动,插实后重启系统即修复),但在一些4S店,却要你更换火花塞等各种大修,其中奔驰维修费报价近万元。这样的维修猫腻已经成了4S店里一个通行的行业潜规则。

  定期通报是机构职责。相关主管部门对自己业务范畴的“烂尾新闻”的关注,是解决“烂尾”的有力手段。尝试以月度或季度为单位,在政府公告内通报“烂尾新闻”的当事方,对督促相关部门监督推进问题的解决,修正机构的“懒政”形象具有积极意义。

  行业自律需共同打造。“推进新闻行业自律,规范新闻从业行为”,是各级记协的一项重要职能。根治“烂尾新闻”单凭媒体本身无法胜任,必须发挥行业力量。有观点认为,可以从各类新闻奖项的评奖环节进行管控,让“烂尾新闻”成为硬指标,对于奖项的归属拥有“一票否决权”。无论如何,打造行业自律,新闻媒体自身首先要积极行动,才有将舆论监督持续有效推进的根本动力。

  不“烂尾”的新闻更有价值,“新闻”盖“旧闻”的逃避问责的方法也不该一再重演。新闻媒体应当坚持做好后续报道,从根本上杜绝新闻“烂尾”,给每一篇报道,画上完美句号。

  校对 | 李立军

相关标签:

发表评论:

评论记录:

未查询到任何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