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资讯>>行业动态

新品种审定江苏高标准农田建设-常州| 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

2024-08-28 09:11:56 30

  新品种审定江苏高标准农田建设-常州| 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

  (徐蕾 殷琦)常州日报 武进区融媒体中心/施劼婧 编辑/徐金吉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中国企业家手机报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政情·经济信息智库 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 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 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暨国际农民丰收节贸易会 中国农民丰收节-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 国稻种芯·科特派共同体 国稻种芯·粮农科技产业园 国稻种芯·药食同源健康产业论坛 国稻种芯·百团计划行动 国稻种芯·绿色沃土计划 国稻种芯·现代饲料规划 国稻种芯·农业品牌培养 国稻种芯·三产融合方案 万赢信采编: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种子则是粮食安全的关键。据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暨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消息:日前,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主要农作物审定公告,常州市武进区6个水稻新品种通过审定,其中“莹香1号”在江苏省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中获得第一名。

  常州武进6个水稻新品种通过江苏审定

  “扬州麦子武进稻”,水稻育种一直是武进一块闪亮的金字招牌。此次通过审定的6个水稻新品种,均为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出品。作为一家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多年来,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先后培育出89个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累计推广应用4.3亿多亩次,增产稻谷达130多亿公斤,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贡献力量。今年,我区共种植水稻5.82万亩,预计亩产639公斤。

  “这次审定通过的新品种水稻,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抗病性好。”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副所长朱邦辉介绍,通过审定的水稻新品种分别为:中熟中粳稻早熟品种“武香粳7218”“武育粳919”;迟熟中粳稻早熟品种“莹香1号”;早熟晚粳稻品种“武香粳100”;产量潜力大,适宜在我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的“武运粳962”和抗倒性强、属于优良食味半糯性粳稻品种的“软玉7276”。

  下阶段,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将致力于这些高产、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有效助推武进区粮食生产提质增效,从而端牢粮食安全的“金饭碗”。

  

  

  

  

  

  

  常州新北2米巨型稻丰收在望

  “禾下乘凉梦”有望在新北区孟河镇变为现实。中国农民丰收节-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活动现场,10月9日,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粮农科技产业园示范基地该镇200亩的巨型水稻试验田,三五成群的鸭子时隐时现。这批巨型稻于今年5月插秧,眼下已抽穗,有望下月中下旬收割。

  据测量,巨型水稻植株稻株粗壮挺拔,高度在1.8—2.2米,比一旁种植的常规水稻要高出一倍,亩产也有望比常规水稻增产近1倍。水稻管理员胡言凯拔出一株稻株细细数着:一蔸常规水稻平均分蘖20多个,巨型水稻最多可分蘖80多个,单穗最高实粒数达600粒左右。

  胡言凯介绍,该巨型水稻是由袁隆平团队与中科院夏新界研究员团队共同研发,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提供技术方案,并派专人管理。据悉,巨型稻在现有优异水稻种源基础上,运用突变体筛选、籼粳亚种间及野生稻远缘杂交等一系列生物遗传育种技术进行研发。

  有三大优势,一是茎秆粗壮、宜疏植、生育期较长、淹水深度大,可为蛙、鱼、泥鳅和鸭等稻田养殖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通过“共作”方式,大大提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是具有耐盐碱、耐淹涝等性能,抗病虫害能力也更佳;三是生物量巨大,每亩可产出3吨到5吨秸秆,秸秆经处理后可饲养牲畜,可部分解决我国牧草短缺需大量进口的难题,同时进一步提高附加价值。

  该水稻已在我国多地试种成功,包括传统水稻种植区湖南湖北以及广东广西等海边盐碱地、旱改水贫瘠土壤等。

  水稻种植面积94.4万亩,预计亩产627.9公斤。从市农委得悉,往年常州市水稻栽种面积94.4万亩,估计亩产627.9千克,较上年增进10.5千克左右。据市农业部门初步统计,停止11月15日,常州市水稻已收86.6万亩,完成进度92%,较去年同期快12个百分点;常州市小麦已收获50万亩,完成进度81%,较去年同期快50个百分点。

  季美娣引见,往年的秋粮消费重要表现了四个方面的特性:一是优秀食味水稻种类面积疾速扩展,南粳5055、宁粳8号、软玉、南粳9108、武运粳2845等优良种类栽种面积达28万亩,较上年添加近20万亩;二是农机化程度不时进步,机插秧面积稳步扩展,常州市机插秧面积到达82万亩,占水稻栽种面积的87%;三是栽种结构调整有序推动,稻田种养连系等绿色高效形式面积逐渐扩展。

  往年,我市量体裁衣树模推行稻田养蟹、稻鸭共作、稻田养虾等种养连系形式,面积1.63万亩,较上年添加了1万亩;四是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立深入开展,常州市共创立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33个,显著发扬了树模动员感化。

  常州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获奖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2019—2021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获奖情况,常州市3位农技推广人员、农业企业家获得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9家企事业单位参与的8个项目分别获得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常州市3个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个人)为: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朱邦辉、新北区西夏墅镇农村工作局李伟、溧阳市天目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夏安扣。

  金坛区水产技术推广中心、金坛区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心共同参与的“池塘高效生态养殖装备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获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一等奖;市农业综合技术推广中心参与的“江苏环太湖地区水稻生态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及稻米品牌开发”项目、武进区农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参与的“特色花卉新品种及集成技术推广应用”项目、溧阳中南化工有限公司“小麦赤霉病及其毒素控制技术集成与推广”项目等。

  以及常州市宏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省菜果茶绿色高效施肥技术集成与推广”项目、常州亚美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参与的“甘蓝类蔬菜绿色轻简化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推广”项目获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金坛区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参与的“江苏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推广”项目、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的“新型稻鸭周年综合种养模式与关键技术集成推广”项目获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三等奖。

  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是农业农村部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表彰奖励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的奖项。

  让农民“少走弯路”让稻米“形靓味美”

  金秋十月,田间地头上,一台台收割机“隆隆”经过,颗颗金黄饱满的稻谷上下跳跃着离开秸秆;随后,装载着满满成果的收割机将成吨的稻谷送进卡车内,车子便承载着农民们一年的收获和期许往仓库驶去。记者了解到,常州各个乡镇近日陆续开启了秋收。近年来,常州通过技术创新、设备改进,在减轻农民劳作强度的同时,也让稻米的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变得更加优越。

  开展一系列新技术的试验与示范

  让农民干农活越来越轻松

  溧阳市松林农机专业合作社的3200亩水稻田,10月5日已开始收割。该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8月,位于南渡镇庆丰村,是一家集优质水稻生态种植、品牌稻米生产加工、农机社会化服务为一体的新型专业合作社。其中,江苏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集成创新中心就位于合作社1280亩的核心基地内。

  该合作社社长王林松表示,今年,他们采用了水稻秸秆基质盘育秧与无盘育秧+水稻智能化无人机插技术+水稻侧深一次性施用控混肥技术,用简便的集成化技术完成了从育秧、栽插到施肥的全部过程,减少了繁琐农事的用工时间和复杂的操作程序。“利用秸秆基质发酵后,压成育秧盘大小,再在上面放入秧苗,这样一来,既可供给秧苗营养需求,之后又可直接进行栽插,无需再像以前那样培育育秧土和购买育秧盘;

  接下来,我们在插秧机上加装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如此一来,操作插秧机就像操作无人机一样,可以利用遥控来控制插秧机的方向,实现一人操作多台机器。经过我们今年的试验,发现栽插质量很不错;等到施肥的时候,在插秧机上装置肥料箱及肥料侧深施肥漏斗装置,在插秧机启动时,肥料会自动下移、滚落至田里。而肥料箱里放置的是控释肥,可控制释放速度,在保证水稻每个生育阶段营养需求的同时,减少了两次人工施肥的成本和劳动力。可以说,通过上述的集成技术,农民们将越来越轻松。”

  与此同时,为了打造优质品牌大米,基地今年又在150亩水稻田上试验了优质水稻穗肥精确施用技术。王林松说,该技术通过控制穗肥施用时间、用量等变量,以求用最少的肥料种出最佳品质的稻米和拥有最稳定的产量。

  为此,他们一共进行了6种试验,分别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采用常规的穗肥用量与一半的用量进行对比。“11月初,这批水稻成熟时答案就能揭晓,看看是在哪个时间点、用多少肥料,能既满足对大米品质的追求,又减少化肥的使用,还能保证水稻产量。这其实是为打造品牌大米做好铺垫,有了品牌,大米才能卖出更好的价格,农民收入才能提高。”王林松说。

  今年,合作社联合扬州大学共同开展了上述技术及优质水稻新品种引进评比与示范、中高端优质稻米品牌打造等一系列技术的试验与示范,以期为常州市、江苏省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大面积应用的新技术、新体系、新模式。

  “通过我们的基地来进行试验和展示,与传统农业劳作形成对比,让更多农民和种粮大户了解新的操作技术,让他们‘少走弯路’。”王林松说。多年来,基地更是持续开展苏南地区优质水稻品种筛选与应用研究,现代规模化,标准化育秧技术的创新与示范,现代稻田培肥与施肥技术研究与示范,水稻绿色、优质、高效机械化栽培技术集成攻关与示范等,为溧阳市水稻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加快创新,培育好种,造福长江中下游地区

  武字系类水稻新品种

  10年推广超2800万亩

  今年,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有10个新品种通过审定,其中,中垦稻100等3个品种通过国家级审定,武香粳113等5个品种通过江苏省审定,武运402等2个品种通过安徽省审定,继去年5个品种通过审定后再次刷新了该所一年审定品种的纪录。

  在离该所不远处的新品种培育基地上,种植着5万多份培育材料。近日,基地内的部分品种已经进入了收种阶段。该所副所长、推广研究员朱邦辉说,培育一个新品种,往往要经过8-10年的时间、经6-8代繁育。因此,研究人员需要长期往返于常州和海南之间,来缩短育种周期。前些年武进水稻所与以分子育种和生物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企业——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开展分子育种技术的试验,今年培育基地上种出来的稻子的稻瘟病抗性较以前有了质的提升。

  朱邦辉介绍,分子育种技术就是利用一套分子标记系统,在基因组上选择育种时所期望的基因型,进而选择目的性状,比如是否抗稻瘟病等,然后在基因分离的过程中,选取出好的基因,再通过基因导入和大田试验,培育出满足期望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以帮助传统育种高效地实现水稻多性能的提升。朱邦辉说,稻瘟病发病率较高,易造成绝收;而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可使稻瘟病发病率大大降低。

  除此之外,朱邦辉表示,今年稻米的外观品质也得到了提升,具体体现在稻米的垩白度(稻米胚乳中白色不透明的部分)明显下降,使稻米看起来更加美观;口感也比原先更加提升,在吃起来富有弹性的基础上,可以做到冷饭不发硬。

  记者了解到,2009-2018年期间,武进水稻所有17个新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其中武运粳23号成为近年苏南地区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引领常州水稻单产连续13年傲居江苏首位;武运粳24号、27号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武运粳23号、24号、27号被江苏省种业协会评为“江苏好品种”;

  武运粳30荣获第四届江苏省粳稻优质米食味评比一等奖,而高端优质软米新品种香软玉系列,更是具有香软弹滑的特点,口感极佳,好评如潮。10年间,武字系类水稻新品种累计推广超2800万亩,品种应用范围覆盖长江中下游地区,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交出了浓墨重彩的“育种答卷”。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大米的外观品质、食味品质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武进水稻所也正加快创新的步伐,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培育出适合长江中下游大面积推广运用的品种。我们还做了一个新的尝试,即针对秸秆不易还田的问题,正在培育一种低纤维水稻品种,这种秸秆在还田的过程中更容易粉碎,和土壤的黏合度比较好,这样一来,秸秆还田利用的时候不会影响后茬作物的种植和生长。”朱邦辉说。

  高标准农田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粮食安全乃“国之大者”。近年来,常州经开区围绕夯实稳粮保供基本盘,以高标准粮田建设项目为重要抓手,全面启动耕地“非粮化”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截止今年6月底,一期项目已完成6700余亩,不误农时基本完成水稻种植,二期项目已全面启动。

  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要解决土地流转和农田建设问题,经开区出台《常州经开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针对高标准农田项目工程建设及土地流转,设置区级专项补助政策及镇级财政配套,以惠农护航农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战场,横山桥镇、横林镇高标准农田建设2年内任务数将分别达到7000亩、4500亩。

  高标准农田

  日前,横林镇已完成一期高标准农田项目2100余亩,涉及狄坂村等5个自然村。项目建设期间,横林镇将高标准农田建设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统筹规划工程建设和产业发展,并试点推进农田灌排系统生态化改造。横林镇狄坂村全面提升高标准农田改造工程,形成了“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的农业生产体系,将500多亩“粮田”打造成高标准“良田”。

  横山桥镇已完成一期高标准农田项目3900余亩,镇生态和农村工作局局长金文华表示,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将由镇、村统一规划、规范申请,招引懂技术、会经营的种植大户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来生产经营,镇政府会争取更多资源、资金支持,全力以赴办好“田间事”。

  高温炙烤,却正是水稻追肥的关键时期。在狄坂村稻田上,大疆植保无人机正均匀播撒肥料。种植户吴建兴站在田埂阴凉处,轻点遥控器屏幕,无人机即沿着既定路线施肥撒料。一台无人机从起飞、换料到完成作业落地,整个过程不超过3分钟,500亩水稻田一天就能完成植保作业。

  遥控无人机播撒肥料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翅膀”。在常州经开区,田间地头“机器上岗”已是常态。酷似太阳能电池板的设备在田间矗立着——这是经开区农业农村工作局所设的远程智能性诱测报设备,可以将农田现场的虫情、苗情、气象等信息上传到智慧农业云平台,为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决策信息服务和数据支撑。“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实现整片规划、成片整理,更有利于推进现代化、机械化、智能化种植,推动农业高效集约发展。”常州经开区农业农村工作局农业服务科科长刘国华介绍道。

  去年,经开区制定出台《常州经开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聚焦集约、绿色、高效的产业定位,全面梳理三年3大类28项重点工作(项目),为全区农业高质量发展谋定方向。在建好投用的基础上,一系列现代化农业科技蓄势待发,将在高标准粮田全面建成后“大显身手”。

  横山桥镇新安村高标准粮田,面积约1000亩,目前已完成耕地平整、沟渠建设和水稻播种。“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是农业的未来。我们计划明年将这里建设成现代数字农业千亩样板区。”金文华介绍,数字农业将集水环境监测在线化、灌排自动化、生产科技化等为一体,带动周边农田的生产技术发展,推动现代信息与控制技术在水稻农业上的应用和普及。

  从零散小地变为平整阔地,高标准粮田成为了农民中抢手的“香饽饽”。“建设高标准粮田,田成方、路成网、旱能灌、涝能排,不仅能方便农民种植,还能降低种植成本、提高产量。”刘国华介绍,到2023年底,全区将建成高标准农田总量不少于1.2万亩,保障稻谷、小麦等主粮种植。

  高标准农田建设赋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常州经开区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积极争创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省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等特色品牌,奋力走出具有经开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之路。

  新品种审定江苏高标准农田建设-常州| 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农民丰收节-国稻种芯·水稻节

相关标签:

发表评论:

评论记录:

未查询到任何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