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京津冀智算中心 图②蓄冷罐 图③电力室 图④UPS电源蓄电池 李乔宇/摄
一排排机柜鳞次栉比,五颜六色的数据线整齐有序……这其中蕴含着无穷的信息,亦承载着科技的力量,大量数据信息在这里传递、计算和存储。当人工智能大潮席卷而至,中国电信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心(以下简称“京津冀智算中心”)逐渐崭露头角。该智算中心承载着保障京津冀三地算力需求的重任,也是京津冀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动能的重要来源。那么,其算力网络呈现出哪些独有特征?又是如何保障AI时代井喷的算力需求的?带着这些问题,《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走进位于天津市武清区的京津冀智算中心。通过现场交流和观察,记者深切感受到,除了地理优势外,强劲算力、超低时延、绿色低碳以及接近100%不间断性的供电能力,共同铸成了算力中心的“优势墙”。算力需求井喷开拓增量市场空间早在2020年建立之初,京津冀智算中心就被寄予厚望。作为积极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京津冀智算中心项目是中国电信最高标准的智能算力园区之一,也是中国电信“天翼云”全国四大云计算核心基地之一。在近四年的建设历程中,京津冀智算中心见证了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需求的快速增长。比如,2023年人工智能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国产大模型全面爆发,北京地区的科研优势让首都经济圈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的《2022年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截至2022年10月份,北京拥有人工智能核心企业1048家,占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企业总量的29%,数量位列全国第一;北京人工智能领域核心技术人才超4万人,占全国的60%;人工智能算力发展排名全国第一。“今年京津冀智算中心的整体业务量同比增速超过50%。”北京电信算力中心运营部负责人伍洋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在人工智能产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定位于服务京津冀算力需求的京津冀智算中心,迎来了较快发展。伴随着产业格局的飞速变化,京津冀智算中心的职能亦悄然转变。“我们之前主要为客户提供通用算力、网络连接等服务。”伍洋介绍,今年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飞速发展,智算需求激增。京津冀智算中心除了可以提供算力服务器和算力机房,还能为算力用户提供量身定制、按需供给、安全可靠的智算解决方案。增量市场空间正在打开。“我们目前面对的挑战是如何联合产业链伙伴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赋能千行百业。”伍洋表示,智算中心的运营目标是打造京津冀地区规模最大、能力最强的智算中心,目前首批大规模先进国产智能算力已经正式投产运营。3毫秒低时延覆盖京津冀算力网络地处京津冀腹地的地理优势,让京津冀智算中心能够以更低的时延服务京津冀产业发展。伍洋表示,在北京市内,该智算中心端到端网络时延能够低至1毫秒之内;在京津冀网络覆盖范围内,网络时延能够低至3毫秒以内。既要辐射京津冀,还要链接全国。中国电信将京津冀智算中心定位为京津冀枢纽集群算力核心节点,直通中国电信骨干网,与长三角、粤港澳等热点区域高速直达,不仅承接着以京津冀为主的北方地区数据存储和算力需求,也是开展“西算”的重要网络通道。目前,京津冀智算中心与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已经能够实现时延在20毫秒内的高速直达。在服务京津冀地区企业、赋能首都经济圈人工智能产业更快发展的同时,也要更稳。机房设备一旦启动,就需要24小时不间断运行。记者在现场观察到,UPS电源蓄电池密密麻麻地在机房中摆放着,一台台柴油发电机随时待命。这些设备为京津冀智算中心构建了足以保障电力稳定供应的多道“安全锁”。现场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京津冀智算中心的用电模式。其电源首先由两路市电供应,当其中一个电源出现故障时,可以立即切换到另一个电源供电,确保负载的持续运行。一旦两路市电全部断开,也能够迅速切换至备用电源,UPS电源蓄电池以及柴油发电机等自主供电设备的使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算力设备的正常运行。京津冀智算中心主要用户群体对数据传输稳定性的要求更高。“在与客户接洽的时候,我们往往向客户承诺99.999%的电力不间断性,这在全国范围内属于供电保障的最高标准。”上述工作人员表示,“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的电力保障连续性能够超过这个数值,能够实现接近100%不可中断的状态。”“绿色计算”夯实算力底座数据中心是耗能大户,也是节能降碳的核心发力领域之一。据国网能源研究院预测,到2030年,我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将突破40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3.7%。为了解决数据中心高能耗以及算力需求激增的矛盾,“绿色计算”是大势所趋。目前来看,从余热回收利用、水资源回收利用再到对于气候条件的最大化利用,市场上已出现多种对于绿色算力发展模式的探索。对于京津冀智算中心而言,最大程度利用自然冷源是节能减排的关键。京津冀智算中心是京津冀地区最大的绿色算力中心。华北地区的气候条件成为京津冀智算中心节能减排的天然优势,进入秋冬季节后,京津冀智算中心可以利用自然冷源进行冷却,减少冷水机组启动时长,从而降低电能利用效率(PUE)。园区内色彩分明的供水管道见证了京津冀智算中心空调用水高效循环的完整过程。在冬季,智算中心收集余热或者废热,通过水源热泵技术转化后再利用,转移到办公区供暖,实现余热回收,减少冬天的供暖能耗。昼夜温差也为京津冀智算中心低温水储备提供了天然冷源。在园区中,一座巨大的蓄冷罐持续吸引着来访者的关注,其储存着夜间用电低谷期制备的低温水。在白天用电高峰,这些低温水将通过管道进入空调,作为空调制冷的冷媒为机房降温。中国电信集团“双碳”专业高级专家王迪告诉记者,目前京津冀智算中心的PUE为1.25,已达到最优能耗。记者了解到,未来京津冀智算中心还将试点采用冷板式液冷技术,进一步探索绿色发展模式。“我们将积极融入首都发展大局,打造立足北京、辐射京津冀的算力基础设施,强化智算资源供给。助力北京市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推动首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伍洋表示。图片 | 站酷海洛制作 | 张文玲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