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刘茜 实习生曹竞文 武汉报道
智慧城市——这个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城市进行重塑和再造的系统工程,正成为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5月23日,武汉市发布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通过数字化改革赋能,打造泛在协同的物联感知、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集约共享的数据底座、智能敏捷的处理响应和惠民优政的应用场景,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精准服务一个人,全面智理一座城”,城市数字化转型和全场景智慧应用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全面支撑超大规模城市治理,成为国际国内新型智慧城市标杆。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上述规划提出,到2025年,5G基站数量大于5万个,数据中心算力规模达到500P。推进全场景数字化改革,实现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全面建成统一的智能感知、云网环境、城市大脑等基础支撑体系,物联感知场景需求满足率达到80%。
武汉正在超前布局公共算力。规划指出,要高标准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发展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和高性能计算产业,布局建设国家超算武汉中心,打造全国领先的先进算力集群和产业生态,打造“中部算力之城”。
在数据政府和公共服务方面,“一网通办”建设实现140项事项全市通办,103项事项掌上可办,220项事项“一张身份证办成事”。建成全市统一电子证照库,归集证照227类4499万张,电子证照共享应用持续深化。
同时,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实现全覆盖,城市事件联动指挥及处置覆盖率达到80%,城市管理事项及指标数据汇聚率达到80%以上,形成智治协同、运转高效的一体化城市治理新格局,打造超大城市数字治理样板区。
此前,武汉市获批工信部“中国软件特色名城”称号,成为中部首个软件名城,聚集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2400余家,收入增长连续五年保持在20%以上,6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武汉设立第二总部。
规划要求,“十四五”时期,武汉要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2%,线上经济交易额达到25000亿,推动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融合发展。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