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计算机】新大陆:全产业链和全球化布局,AI+数字支付龙头
数字支付领域龙头,技术沉淀+垂直并购形成全产业链布局
新大陆是全球领先的智能支付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从事智能识别终端、流水收单及商户增值业务、以及数字化软件业务。
经过多年的内延外并,公司目前形成“终端-收单-服务-平台”的完整智能支付全产业链布局,并在全球各地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营销网络布局及本地化部署。
2022年公司营收为73.70亿元,5年CAGR为5.5%;近五年毛利率维持在26%左右,净利率维持在7-10%之间。
国际化战略进入收获期,终端业务持续增长可期
公司自2003年开启海外布局,近年来加速海外市场本地化部署,2022年公司海外收入达20.73亿元,5年CAGR高达59.77%。
未来海外市场仍有较大发展潜力:
1)拉美、非洲等地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根据FIS《2022年全球支付报告》,中东非地区与拉美地区使用现金线下支付比例2021年分别达44%/36%,非现金支付仍有较大渗透空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2)智能化更新升级新需求:伴随着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的兴起,POS 机智能化程度随之提升,带来更新换代需求。
目前全球移动支付POS机渗透率仍较低,根据Statista数据,2022年全球移动POS机支付的渗透率除中国、越南、韩国外均低于25%。
公司已成功卡位渗透率较低的拉美、中东非地区,根据尼尔森数据,2021年公司为该地区出货量前三的厂商,未来有望持续受益于海外市场的高速发展。
投资建议:
公司为全球领先的智能支付解决方案提供商,产业链布局完整。
短期来看,国内消费逐渐复苏+产能出清促使公司收单业务向好,带来费率弹性。
中长期来看,伴随着海外地区智能POS机渗透率的提升,将为公司电子支付终端业务带来持续的成长性。
此外,公司AI领域与中科院紫东太初多模态大模型合作,应用场景广阔,前景可期。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7.24/106.10/128.67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60/13.02/17.57亿。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的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23.30元,相当于2023年25倍的动态市盈率。
【国信通信】Arista:交换机新锐,引领软硬件解耦趋势
Arista是全球知名交换机品牌,主要从事网络通信设备与通信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公司成立于2004年,于2008年上市,为大规模数据中心和园区网络提供了软件驱动的认知云网络设备及解决方案。
公司下游市场拓展在互联网、金融、政企、传媒等领域,微软和Meta近些年占Arista收入比重超过30%。
公司2023年上半年营收达28.1亿美元(YoY +46%),净利润9.3亿美元(YoY +62%)。
软硬件解耦已成为未来网络发展趋势,Arista也是通过软硬件解耦方案打开市场。
开放的硬件和软件可以突破传统品牌的封闭黑盒系统。
其中,开放的可编程芯片不再受传统ASIC固定的开发限制。
目前博通、思科等厂商均已研制可编程芯片。
开放的软件操作系统具备开源属性,厂商/企业可以自主在开源系统完成无感知升级,并且不用雇佣大量专业软件开发人员,经营效率得到提升。
2022年全球数据中心交换机市场规模超200亿美元(YoY +20%),园区网络设备市场规模超600亿美元(YoY+11%),主要设备供应商包括思科、Arista、华为等。
根据IDC数据,2022年交换机全球市场规模超440.3亿美元(YoY +17%),其中数据中心交换机市场规模超200亿美元(YoY+20%),市场份额排名前三分别是思科(30%)、Arista(19%)、华为(9%)。
2022年园区网络设备总体市场规模超600亿美元(YoY+11%),增速创历史新高,园区交换机、WLAN(Wifi)、路由器产品市场前三主要被华为、思科、HPE占据。
基于软硬件解耦等核心战略,Arista过去十年全球市占率由3%提升至19%,根据彭博一致预期,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51.4/63.6/71.7亿美元,净利润18.3/19.7/22.4亿美元。
其发展路径对我国交换机厂商有重大借鉴意义,我国头部交换机厂商已在软硬件解耦、RoCE、自研芯片等领域积极布局,如华为、新华三已发布了800G交换机支持AI网络方案,锐捷网络持续深耕软硬件解耦的交换产品,中兴通讯自研了交换芯片,以及菲菱科思和共进股份积累了较多OEM/ODM经验。
IDC数据,2022年我国交换机市占率排名前五厂商分别为华为、新华三(紫光股份)、锐捷网络、思科、中兴通讯。
推荐关注交换机主要供应商【紫光股份】、【锐捷网络】、【中兴通讯】,及主要代工厂商【菲菱科思】、【共进股份】。
【东财金属】西部超导:高端钛合金核心标的,超导及高温合金增长可期
西部超导:主营钛合金+超导材料+高温合金,核心业务技术领先。
公司成立于2003年,背靠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在三大核心业务中建立技术领先优势,坚持“国际领先、国内空白、解决急需”的产品定位,多种钛合金产品填补国内领域多项空白,产品配套航空工业、中国航发等军工集团。
国防军工产业高景气,公司钛合金、高温合金业务充分受益新型号军机装备需求。
公司三种主要牌号新型钛合金已成为我国航空结构件、紧固件用主干钛合金,部分钛合金、高温合金产品已批量供应于航空发动机。
在“十四五”期间四、五代机加速列装浪潮下,钛合金、高温合金在军机中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有望首先受益。
超导材料:国内唯一低温超导线材商业化生产企业,也是目前全球唯一的铌钛锭棒、超导线材、超导磁体的全流程生产企业。
公司将承担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的成功经验引入商用超导线材的工业化制造,自主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磁共振成像仪(MRI)用超导线,打破了美欧垄断,成为世界上第三家能够生产该超导线的公司,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突破该技术的国家。
布局未来,募投扩产募投项目稳步推进。
2021年11月公司定增募集20.13亿元,募集资金主要用于航空航天用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化、高性能超导线材等项目,扩产落地后将新增钛合金材料产能5050吨、高温合金材料1500吨、MRI用超导线材产能1250吨,打开公司产能瓶颈,我们预计在建项目达产后将进一步带动营收规模向上提升。
基于公司在高端钛合金、超导产品领域技术壁垒以及募投扩产项目落地,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4/2025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0.61/60.88/79.47亿元,公司2023/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69/13.65/17.2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80/2.10/2.66元,对应PE分别为26/22/18倍(2023年10月12日股价),持“增持”评级。
【德邦医药】人工心脏之LVAD:国产陆续上市填补空白蓝海市场
全球心衰患病率近年呈增长趋势,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为晚期心衰的主要治疗手段。
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心衰患病率近年均呈增长趋势,根据CHS(2012-2015)的一项统计,中国年龄≥35岁的心衰患者约为890万人。
每年25岁及以上心衰新发患者约为297万;全球心衰患者约为6400万人。
从美国治疗晚期心力衰竭(Advanced heart failure)的指南推荐来看,晚期心衰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心脏移植、左心室辅助装置(或耐用机械循环支持设备)和姑息治疗三种。
心脏移植存在等待时间长的问题,长期机械循环支持设备(MCS)有望成为晚期心衰的主要治疗手段(2a级(美国)/1级(欧洲),仅次于心脏移植)。其中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作为耐用MCS的一种,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在使用方面占据全球主导地位,作为移植前过渡或终极治疗。
以雅培HeartMate 3为代表的全磁悬浮LVAD在海外占据主导地位。
目前LVAD已经历三轮迭代,第三代离心泵技术(磁液悬浮、磁悬浮等)在性能上更为优异,自从美敦力HVAD(采用磁液悬浮技术)退市之后,全磁悬浮(以雅培HeartMate 3为代表)在美国成为主流。
临床数据显示,全磁悬浮LVAD与心脏移植后患者的生存率相当,有望成为目前除心脏移植之外最理想的治疗方式。
国内市场长期处于空白,国产厂商蓄势待发。
2019年之前,国内均未有LVAD产品获批,短期辅助装置(IABP、ECMO)为我国主流的心脏移植前辅助装置。
而2019年之后,我国陆续有4家国产LVAD获批,长期处于空白的市场有望逐步被填补。
2021年,在中国心脏移植注册中心登记的742例心脏移植病例来看,LVAD使用占比为1.1%,仍处于较低位置,但相较2020年的0.3%有较大提高。
4家国产产品均采用最新的第三代技术。从目前可查的临床数据来看,永仁心医疗、核心医疗、同心医疗植入后生存率均较高,性能较为优异。
我们预计未来随着商业化逐渐成熟以及长期随访数据逐渐积累,LVAD在我国的使用量将得到较大提升。
相关公司:永仁心医疗、核心医疗、同心医疗,航天泰心。
【东财新能源】德方纳米:磷酸盐正极材料龙头,卡位磷酸锰铁锂
公司是磷酸盐系正极材料龙头企业,磷酸铁锂生产技术优势明显。
公司致力于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
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与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公司的营业收入实现了高速增长。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5.57亿元,同比增长355.30%。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49.45亿元,同比增长46.56%。
公司独家采用液相法生产工艺,产品具有导电性较好、内阻较低、颗粒均匀、循环寿命长等优势,同时具备了良好的电化学和纳米材料的性能具备良好的电化学和纳米材料的性能,此外液相法降低了对原材料种类、纯度、粒度的要求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动力电池与储能需求增长,带动磷酸铁锂需求快速增长。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总装车量为294.65GWh,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占比62.36%,三元电池占比37.48%,磷酸铁锂电池占比自2021年7月以来已连续18个月超过三元电池。
2022年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到130GWh,同比增长170.8%,预测2025年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将超300GWh,进一步扩大磷酸铁锂需求。
由于2023H1碳酸锂等原材料和磷酸铁锂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并结合公司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我们下调了公司2023-2025年收入和净利润的预测。
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250.58/264.80/287.6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25/16.06/23.67亿元,EPS分别为0.09/5.75/8.48元,对应2024/2025年PE分别为14/10倍,我们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本文源自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