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作出实施大数据战略和数字乡村战略、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等一系列重大部署安排。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大力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应用,取得明显成效。
县农业农村局数字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
广义上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数字农业将农业生物体对象及环境等生产要素、生产经营管理等农业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对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升级。
在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发展农村数字经济,重点任务之一是夯实数字农业基础,完善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和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推动农业农村基础数据整合共享;同时,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畜牧业全面深度融合应用,打造科技农业、智慧农业、品牌农业。
依托我省丰富的互联网资源,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5G、AI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推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数字化;重点开展农业多重产业的资源库、数据库建设,构建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各产业生产过程数字化和生产环境智能监测;统筹农业生产与土地资源,建设龙湾农业重要资源一体化全域空间信息“一张图”;建设农业生产大棚、水稻农田等环境监测,全面推进龙湾农业生产、畜牧生产、渔业生产、特色产业、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肥药两治等领域数字化管理;开展数据智能交互、智慧服务终端等前沿技术研究;开发龙湾农业综合管控与服务平台,建立科学、可持续的农业数字化运维体系。
2.建设目标
建设数字农业大数据平台,将农业各部门离散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并可视化地呈现给决策者,实现从数据监控—图表分析—终端用户交互的全过程灵活管理和安全控制。平台结合农业大数据物联网,对各类终端信息和数据进行监控、分析、管理,最终服务于决策。利用GIS技术,形成数字农业大数据平台,将农业生产信息采集、信息发布、动态监测、分析、管理、决策与空间信息管理融为一体,构建多类别服务图层,直观、形象、动态地显示各类农业生产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变化趋势等,以更好地支持为农服务整体管理与决策。
本项目执行标准
2020年5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
2020年7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
2021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农业部推进“互联网+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省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浙农科发201814号);
《省种植业“五园创建”实施方案》;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建设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抓好数字乡村和数字农业工厂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浙农产发20196号);
若同一标准已颁发新标准,则按最新标准执行。若同一产品同时有几个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则按最高层次的标准执行。
采购内容及要求
(一)数据源
(二)技术要求
先进的技术框架
在选用技术框架时,需考虑主流性、安全性、兼容性、扩展性、体验感和视觉效果。
使用框架可以重用代码,因此从已有构件库中建立应用变得非常容易,因为构件都采用框架统一定义的接口,从而使构件间的通信简单。框架能重用设计。它提供可重用的抽象算法及高层设计,并能将大系统分解成更小的构件,而且能描述构件间的内部接口。这些标准接口使在已有的构件基础上通过组装建立各种各样的系统成为可能。只要符合接口定义,新的构件就能插入框架中,构件设计者就能重用构架的设计。框架还能重用分析。所有的人员若按照框架的思想来分析事物,那么就能将它划分为同样的构件,采用相似的解决方法,从而使采用同一框架的分析人员之间能进行沟通。
良好的兼容性和适应性
平台满足几乎所有的操作系统的兼容性部署,以及现有的绝大多数浏览器均能实现兼容性访问。
多重安全机制
采用性能卓越的数据库,有严格的安全控制和数据备份机制,可以确保数据安全可靠。在运行环境方面,采用双机容错设置,可以不间断运行。
在网络配置上,对于未授权的入侵者,无法获取权限外的信息,保证内部各业务子系统的数据不被非法用户所获取。
在数据传输方面,采用先进数据传输安全方案,保证网络数据传输安全。
在应用软件的设计上,强化职责和权限管理功能,具有多级安全机制。通过职责和权限控制,所有人员只能操作有权限的功能,查看自己有权限的数据,并建立完善的日志管理,做到所有操作都有据可查。
易用性和可维护性
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便于系统使用、维护和管理。
采用集中式系统建设,所有的数据和软件都可以实现集中维护、集中管理,同时也包括硬件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三)建设内容
1.数据中心
依托省数字三农整体架构,建设基础性通用性应用,推进地方特色性应用,结合整体布局,形成一张全域地理信息图、三大领域业务应用体系。
1.1全域地理信息图
需结合GIS地图,形成龙湾农业园区整体概况一张图,构建多类别服务图层,直观、形象、动态地显示各类农业生产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变化趋势等。
将离散的元素连接起来,并可视化的呈现给决策者,形成更深层次的信息智能,包括物联网设备监测数据、各类产业分布数据等。可以帮助用户灵活管理从数据载入整合,到图表显示,终端用户交互的整个过程。对全区农业园区产业发展、监管服务、规模主体监管中的各种信息和数据进行监控、分析、管理,并据此进行判断与决策。
1.2生产管理
1.2.1数字农业工厂
数字农业工厂需整合农业生产资源、生产环境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农业产业占地面积、农业设施建设情况、农业生产情况、病虫害智能监测预警等数据,实现整体农业概况概览。通过数字农业工厂,整合农业局自身拥有的分散的数据资源,从业务层面出发,通过数字处理功能,对归集的数据进行去重、归一、梳理,对数据之间碰撞、分析,形成多维度、多因素数据视图,为业务工作提供多维度的数据支持。
1.2.2数字渔场
数字渔场需结合渔业生产资源、生产方式等维度,展示渔业产业面积、渔业人才信息、传统渔民生活补助发放情况、渔业生产产量等数据,归集渔业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字渔业信息需形成数据时效性、准确性、引导性,助力管理人员从宏观查看渔业整体态势情况。
1.2.3数字牧场
需整合畜牧类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视频监控、畜牧存栏量、区外调入量、无害化处理量、疫苗采销情况等数据的进行多维度统计分析,多维度对比分析展示,形成龙湾畜牧态势一张图,监测管理一张网。
1.2.4乡村休闲旅游业
(需预设版块,板块建设内容不纳入本次项目)
1.3行业监管
需整合农产品质量监测数据、农资店信息类数据,包括农资店经营类别、产品备案、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发放等。为管理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多维度数据支撑。
1.4乡村治理
2.监管中心
后台管理设计需立足于业务需求,基于数字农业数据中心建设。需包含以下几个模块:企业信息管理、生产信息管理、行业监管信息管理、乡村治理信息管理、系统管理。
2.1企业信息管理
要求集合企业信息,包括企业名称、企业产业等基本信息内容。对企业进行新增、编辑、删除操作管理,实现对下辖区域中企业单位的合理监督、高效管理。
2.2生产信息管理
要求对畜牧类、种植类数据建立标准的综合数据档案管理,形成全面覆盖各协同部门所需要的通用明细数据。
针对畜牧类数据,关联其存栏量、出栏量、区外调入量、检疫管理数据等,获取完整的畜牧基础信息和生产过程资料信息。
针对种植类数据,关联其种植产量、产地规模等数据,了解种植产业分布及产出情况。
2.3行业监管信息管理
要求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数据、农资店信息建立综合数据档案管理,实现对行业监管类数据进行增删改查等基本操作,同时实现对所管辖的农产品质量与农资店信息进行高校监管。
2.4物联网监测设备管理
2.4.1设备管理
支持对数字农业项目所部署的物联网监测设备的基础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如设备安装企业、企业联系电话、设备id、设备类型(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土壤水分温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虫情监测等)、设备相关参数等。
2.4.2设备数据管理
支持将采集到的物联网监测设备数据传输至平台进行管理,对不同类型监测设备进行分类管理。
2.4.3告警管理
平台采集的数据需分别从环境预警、天气灾害预警、虫情预警等维度,通过系统消息、界面高亮提醒等方式进行系统告警提示,可以根据生产需求自定义设置告警阈值,从而有效从源头指导农业生产,不止步于帮助决策。
2.4.4告警规则管理
支持根据农业环境不同,生长规律差异,对物联网监测设备设置合理的设备告警阈值,当设备监测数据超出设定阈值时系统进行告警提示。
2.5统计分析
需根据各模块基础数据整合,集成数据统计管理模块。形成专项主题分析报表、综合汇总报表、类别占比图、信息排行榜等丰富图表统计信息,并可支持相关报表导出功能。
2.6系统管理
2.6.1组织部门管理
包括农业农村局各部门的组织架构信息。将相关用户账号绑定到不同部门组织下实现层次化【组织-角色-用户】管理形式。
2.6.2用户台账管理
要求集成用户归属部门、角色,实现对人员信息的集中管理,包括人员身份标识、用户基本信息、部门岗位职能、认证信息等整个用户生命周期过程;提供用户信息的增、删、改、查等基本功能。提供用户权限分类分域管控,可支持由管理员自定义维护更新。
2.6.3产业分布管理
根据各企业所属产业信息在GIS地图上进行自定义区域划分,将区域与企业相关信息进行绑定,并在数据中心进行展示。
2.7系统对接
需满足与龙湾水利、渔业、渔政现有可视化平台对接,实现龙湾数字化系统一体化建设,农业、水利、渔业、渔政信息综合管理。
3.智慧化应用
农业物联网系统应以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结合视频监控、传感等技术手段,根据作物生长时所需要关注的各类监测信息(土壤温湿度,PH值等,空气温/湿度,雨量,风速/风向,光照强度等)通过高精度传感器远程在线采集实时数据,实现对生产生态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测,定时将监测到的土壤、水质、气象等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发送到监测平台,指导农业生产并有效形成气象灾害预警,方便精准地了解和掌握作物的生产环境,从而进行适时适宜的调控,优化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生产的效益。
投标单位中标后,需在指定点位(灵伟家庭农场)安装物联网监测设备,环境监测设备、虫情监测设备安装点位需和农场负责人按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布点安装。
3.1环境监测
支持可实时监测粮食功能区生产区域内的气象信息,包括风速、风向、雨量、光照、大气压、空气温湿度等指标,与管理园区的监管中心对接,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指导依据,同时也为科学研究积累真实有效的数据。
3.2虫情监测
支持提供虫情信息自动采集测报预警,针对水稻常见6种害虫进行自动诱捕、烘干、拍照、传输,并智能分析虫害种类,分时段统计各类虫害数量。随时掌握水稻生产过程中主要害虫发生数量的变化,分析其变化规律,及时判断处理,有效地解决当前害虫监测不准确且自动化程度低的难题。
系统由病虫害数据传输系统、远程小气候信息采集系统、虫情信息智能图像采集系统、虫情信息自动分析系统等组成,实时采集水稻作物长势、土壤墒情、病虫害发生情况和光合作用效率的各种参数,及应用有害生物自动监测预警装置,系统将监测与预警数据采用主动推送、检索获得等方式提供给生产管理用户使用,是农业技术人员管理农业生产的“千里眼”和“听诊器”,同时建立起病虫害和自然环境关联信息的大数据基础数据。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