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资讯>>行业动态

“东数西算”一周年:算力向西仍存困境,多地加快融入国家枢纽节点布局丨东数西算工程概念股

2023-09-04 16:15:41 3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郭美婷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李润泽子 实习生 刘夏菲 严梓瑄 陈绮雯

编者按:

“东数西算”已逾周年。这一年来,数据中心项目如雨后春笋,算力产业底座持续夯实,算力资源结构日趋完善,“东数西算”持续赋能千行百业。

我们希望通过系列报道,呈现“东数西算”工程开展过程中的成效与挑战,以大局观把握“东数西算”落地棋盘,同时聚焦数据中心投建中的微观话题,探讨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本篇是系列稿件的第一篇,旨在全面展现“东数西算”一周年以来,全国数据中心的布局发展以及地方的参与情况。

去年的今天,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文件,同意在京津冀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张家口集群等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这是继“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后又一项国家重要战略工程。通过重新匹配对接全国算力需求与算力设施,“东数西算”盘活全国的算力资源,有效降低了整体成本,加速国家科技创新。“东数西算”工程面向未来,叩开了“算力经济”时代的大门。

然而“东数西算”工程并非短期工程,它需要宏观层面政策的灵活动态调整,需要各地各企业长期协调配合,需要持续关注市场变化与地方发展情况,更需要克服推进过程中的重重挑战。2月16日,国家发改委在《求是》杂志发布的文章《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实施“东数西算”等重大工程,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如何进一步推动“东数西算”工程发展?如何调动各地有序参与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建设?回顾“东数西算”这一周年的发展,或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东数西算”成效初见

根据“东数西算”工程规划,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分别设立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和宁夏,算力枢纽内又规划设立了共10个数据中心集群。

一年以来,各国家算力枢纽和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加紧推进各重大工程建设,“东数西算”工程已初见成效。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不完全统计,从2022年2月17日至2023年2月7日,全国新开工、在建或完成建设的数据中心项目有超160个。其中,有七成项目落地在8大国家算力枢纽和10大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中。东部枢纽中,以长三角枢纽及其内芜湖集群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集群的承建项目数量最多,西部枢纽中则以成渝枢纽及其内的天府、重庆集群为首。整体来看,相对于西部枢纽,东部枢纽的算力产业规模仍然较大,但西部数据中心占比也正在稳步提高,全国算力结构将逐步优化。

“‘东数西算’从全国、从战略的高度重新布局算力产业、算力资源的分配。”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计算所张云泉研究员表示,“东数西算”工程依托于《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下称《方案》),目前来看是落实《方案》效果较好的解题思路之一。

他进一步解释,“东数西算”一方面规划将部分算力设施迁移到西部能源富集地,就地使用风电、光电等新能源,避免了通过国家电网远程接而无法准确预测电力使用造成的浪费和成本提升,更好地管理设备耗电量需求,及时通过电网弥补潮汐效应对电网与稳定运行的影响;另一方面,“东数西算”促使行业有目的地布局东西部的算力需求,针对时延性要求不高的业务传输到西部计算,对时延性要求高的业务还留在东部进行计算,达到需求和算力设施之间的最优匹配,实际上降低整体成本,加速创新。

目前,部分大型国家机关或者高校机构在建设新的算力设施时已经开始考虑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设在单位内部或附近,另一部分则建在西部地区,以降低运行、占地、电费等成本,西部算力设施还可用于灾备。例如,去年9月,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已规划将气象信息化系统工程国家级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和林格尔新区)机房项目落地和林格尔新区。

非节点城市加快融入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一年里,许多非“东数西算”布局省市亦纷纷通过出台政策、活动招商、建设重点项目等,对接国家“东数西算”战略,主动融入国家枢纽节点布局。

如去年7月,山东举办了首届中国算力大会,这是我国算力领域首个全国性会议,仅开幕式现场签约启动项目就有26个,总投资额预计460.89亿元,涉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铁塔、中国广电、华为、阿里、浪潮等算力龙头企业。9月,青海印发了《青海省加快融入“东数西算”国家布局工作方案》,提出“争取2025年前,纳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机架规模超过10万架。今年初,河南发布了《2023年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提出数据中心机架数在2023年超9万架,并将研究制定支持中部算力高地建设的政策举措。

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赵淦森认为,要正确理解“东数西算”布局的意图,“东数西算”从战略上强调了最核心、骨干枢纽节点的算力设施的发展,但其他地区也应跟上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的建设步伐。算力网络是当前数字经济最核心的基础设施之一,一旦部署落后,将对当地的数字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其他地区应在‘东数西算’布局覆盖的基础上,打通网络的‘最后十公里’甚至‘最后一公里’,同时从国家算力网络整体布局和架构的层面,考虑如何实现差异化的竞争和发展。”赵淦森建议各地尽早挖掘、提炼算力网络对当地现有业务、产业的支撑作用,对社会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针对性地建设算力基础设施。

张云泉则指出,在“东数西算”布局的8大枢纽和10大集群中,各地产业发展基础不一。

大部分地区此前已具有一定规模的数据中心产业;部分地区正在转型,如贵阳结合多年发展大数据的优势,加大算力投入,正驶入“东数西算”的快车道;仍有部分地区基础相对薄弱,如甘肃庆阳、安徽芜湖、广东韶关等,还需一定时间投入基础设施的建设。

因此,“东数西算”的范围应动态调整,优化布局,根据各地发展的基础和未来需要,加大枢纽的布局密度,例如,在某些枢纽附近增设节点,将部分非“东数西算”布局但具备一定超前发展优势的地方纳入“东数西算”的版图中,两地相互扶持、相互备份。

事实上,早在2021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除明确在京津冀以及贵州、内蒙古等8地布局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外,同样提出了“将根据发展需要,适时增加国家枢纽节点”。

“针对动态准入机制的研究应早日提上议程,制定评判标准。若当地达到标准,即可挂牌‘东数西算’枢纽节点,并给予配套政策,这对于‘东数西算’的成功落地有很大帮助。”张云泉说。

企业西迁仍待推进

对于企业而言,“东数西算”无疑已成为其业务决策的重要依据。

梳理发现,过去一年来,多家行业龙头均在8大枢纽和10大集群积极布局,申请土地空间和能耗指标,推动自身基础设施落地。

然而,即使在政策引导之下,多数企业签约落地项目的地区仍然以东部集群为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研发现,尽管部分互联网巨头和三大运营商在贵州、宁夏等西部地区有了更进一步的探索,目前算力业务向西迁移的增量还是主要集中在成渝等准一线城市。

据腾讯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国内互联网用户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腾讯的数据中心分布也典型地以北上广深为核心,形成华南、华东、华北三大区域,同时在重庆、贵阳前瞻性布局了西南区域数据中心,引导部分算力和存储业务向气候、新能源条件更好的西部转移。

“目前,‘东数’枢纽溢出的需求多向韶关、张北等东部集群外扩,真正意义的‘西算’市场还需要培育,目前少数西部地区项目主要承载的是对网络依赖不强的冷数据处理需求和备份需求等业务。”奥飞数据副总裁何宇亮解释,虽然近年来数据储存等对网络速率要求较低的业务增多,但热数据的处理仍是主流,企业数据中心的布局也是为满足“互联网第一”的用户需求,西部还需要加强网络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西部地区中像重庆、成都这些大城市人口多、经济发达,算力投资能够带来较好的现金流或更好市场的回报,目前会受市场青睐。

有业内人士透露,企业一方面不愿错失“东数西算”的良机,另一方面又受限于自身业务需求,在西部“先圈地,后建设”的发展方式并不鲜见。对于进一步向西建设数据中心项目,企业还持观望态度。

赵淦森分析,从市场逻辑的角度看,目前尚未到达企业在西部比东部发展划算的临界点,东部的环境优势使得企业宁愿承受多30%甚至50%的成本。同时,东部数据中心业务尚有存量,还需考虑这部分存量何时消化到市场的拐点。目前来看,在政策鼓励产业西迁的背景下,部分东部数据中心业务为尽快消耗库存,已通过降低价格维持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作为企业向西发展的最大顾虑之一,西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早已是老生常谈。行业专家预测,西部网络真正建立起来还需两到三年的时间,但在过去一年的探索也并非全无进展。

何宇亮提出了发展“互联网交换中心”的思路,以解决不同运营商之间的带宽访问互联互通问题,打通跨网访问的捷径,避免绕远路。目前,该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已在上海、杭州、深圳、宁夏四处落地,有望解决提升数据中心集群间的传输质量。赵淦森则建议建立配合“东数西算”工程的互联网骨干网络,保证8个枢纽节点的数据交换需求,同时加快建设配套下层网络基础设施,供数据、服务等交付到业务端、服务端和用户端。这也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孙凝晖提出算力网3.0版本有相似之处,也即在中国算力网的建设中配套信息高铁的建设。

此外,不少中西部地方还通过出台算力优惠政策的方式以吸引、留住企业。例如年初成都发布了《成都市围绕超算智算加快算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算力券”机制成为一大亮点。作为针对算力资源消费免费发放的权益凭证,其可从用户企业和算力供给方两方面给予相关企业切实支持,助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

政策在哪些方面的优惠对于企业而言可能更具吸引力?

赵淦森认为,目前大部分政策优惠都以补贴的形式在结算端解决了部分成本问题,但并未真正创造需求。他更看重政策补贴中对需求的创造和引导,同时,协调东西部数据中心在冷热数据中的分工处理,从网络使用、碳排放计算等方面鼓励企业拓展西部数据中心的使用等。

在张云泉看来,企业最关心的是算力价格,这与电力价格相关,某个地区能否长期供应低价的电力,将成为企业选择合作地点的重要因素。此外,企业在当地建设机房的土地政策、租金补贴甚至未来的上市指标等软环境,当地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人力环境,对企业而言都是巨大的诱惑。

对于何宇亮而言,各地出台优惠政策的关键在于落实、兑现、稳定和延续。“另外,光纤基础设施、配套园区基建,以及财务上的支持,如当地银行是否可以给企业放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制图:实习生 刘夏菲 严梓瑄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标签:

发表评论:

评论记录:

未查询到任何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