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感觉很神奇,上学后,又学了电磁铁的电磁转换,感觉更神奇。直到彻底开悟全知,发现原来不过是不可见粒子的运动所造成的宏观现象,一切都变得简单!
如何开悟就不说了,就说磁铁,磁力线到底是什么!
首先,阐明一个概念,磁现象的根本就是自旋而来,大到地球磁场磁极,都是和自旋轴吻合的,这不可质疑!小到磁铁,科学上已经认可是同向自旋的内部粒子所构成的一种宏观现象。
其次,要说明的是,导体和非导体的区别,以及磁化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粒子才能生成磁铁,是磁化的电子还是原子?导体首先是游离电子比非导体多,其次好的导体大部分是金属,这应该和金属的晶格结构有关,就是原子排列有序。
知道这两个前提,分析磁铁就容易了,铁被磁化的主要粒子应该就是电子的自旋方向,否则非导体也能被磁化!铁的磁力强弱决定于游离电子的数量。
那么为什么铁被磁化后,并不能成为永磁铁?那永磁铁可以和磁铁的区别就容易分析了,一定来自于原子的同向自旋,钕磁更强,能推导的差异就是原子和电子都同向自旋了,似乎也没有其它的递进方式了。不过任何事物不绝对,同向自旋也存在一个比例,也就是被磁化的程度。
磁力线又是什么?这个知识教科书上没有!
磁力线就是同向自旋的粒子首尾相连的粒子链条!这是磁力线最科学的解释,后面说明它为什么最科学!
自然界的粒子,由于热运动的无序,彼此间是不可能紧密相连的,而且由于所有粒子都存在振动,磁力线形成后一直被打破(重点)。
从粒子密度分析磁力线,由于是同向自旋的粒子,首尾相连可认为摩擦是零,它们之间可以很紧密地连接,这就导致磁力线的粒子密度远远大于环境粒子密度,重点来了,只要出现粒子密度的不同,就会产生粒子压强的不同,既然磁力线密度大,它构成的瞬间环境粒子必然要向磁力线位置集中,也就是四周粒子向磁力线位置运动!粒子定向运动会产生宏观作用,这就是磁力的真正来源!
问题又来了,如果磁力线形成了,静态了,粒子运动是否就停止了?为什么磁力还存在?这个问题我也是最近半年才想明白。这就要用到上面的一句话:磁力线形成后一直被打破***,这是重点中的重点。
磁力线被一直打破,会产生什么结果?首先,被打破的链条粒子会无序运动,不能形成宏观的作用,只能形成环境粒子压力,由于环境压力由于振动会自动恒压,没有太大现象体现。
但是,构成磁力线的粒子就不同了,它是定向移动,朝向磁力线位置运动的,当磁铁吸引磁性物质的时候,首先是磁化了磁性物质内部的电子,完成磁力线的首尾相连,其次就是利用粒子运动动能,推动磁力线上的磁性物质,向磁力线最密集的区域移动***,这是重点二!磁力线的构成过程中,导致了粒子压差,磁力线越密集,局部压强越小,粒子会向这里流动,又磁力线不断被打破后再生成,导致出现一个持续压差,这里面最难理解的就是,不对称作用***重点三,粒子从磁力线位置被击飞,是无序的乱飞,向四周的作用力是对等的,而向磁力线运动的粒子,尤其是向磁力线密集区运动的粒子是有序有方向的,众多粒子的定向流动留可以在宏观产生力的作用。这种现象光帆是最佳证明,这就是微观粒子运动的集体动能在宏观的体现。
其实说到这里,磁力这种隔空力,我相信大家都明白了,是粒子推动的作用!
那么电荷相吸相斥呢?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还是磁力线的粒子运动逻辑!都是自旋惹的祸,大家自己脑补吧,原理就是这样简单!
这个运动逻辑,我在《四大力学终极统一论》(三)里面也有论述。
结论,电磁力是粒子运动的结果。
至于场,那不过就是粒子的动能对环境粒子的散射传递,这其中包括了直线撞击和旋转摩擦两种作用,之后的动能惯性使场貌似可以独立存在。太简单了就不赘述了。
多说一句,龙卷风的构成原理,多少和磁力线相似,它也是由粒子构成的宏观物态,通往具有不可思议的作用!吸引作用是一致的!原理也是一样,粒子压强作用。我们会发现,粒子的定向流动(过旋转)都会在宏观体现出来力的作用,而且往往被认为是隔空力!其实都是误解!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