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当前自动化技术不断突破传统边界,拓宽应用领域,渗透到人类活动各个领域。尤其是21世纪初以来,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自动化技术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郑南宁在近日举行的2023中国自动化大会上说,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起点上,自动化领域充满着无限可能,要紧抓机遇,推动自动化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努力开创我国自动化学科的新局面。
此次大会由中国自动化学会、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重庆邮电大学承办,数百位专家学者围绕“自主可控强实体 新质生产创未来”主题进行探讨。郑南宁指出,中国自动化学会已经走过了62年的光辉历程,自动化学科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分支,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孕育了许多新兴学科,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换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当前智能机器已经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人与智能机器的交互、混合是未来社会的发展形态。大多数人工智能算法在与人类共存的复杂混合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分析和刻画这些系统中人-机交互的属性和行为特征,包括合作、竞争和协调,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郑南宁说,具身智能是一种机器自主感知环境、学习、理解和行动的能力,它强调智能程度与其结构存在很强相关性,即“身体”不是等待加载“算法”的机器,而是“身体”本身应该参与“算法”的进化。
在他看来,对当前人工智能而言,解决某些对人类来说属于智力挑战的问题可能是相对简单的,但对看似简单的、与真实物理世界交互的行为能力依然很差。特别是人类使用较少的数据,就可以在广泛的问题上表现出智能行为,这种智能行为往往是建立在世界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学习和适应,使智能体在感知、行动和环境交互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组织学习机制。
“深度学习问世以来,人工智能的发展突飞猛进,逐步从纯粹的学术研究向大规模应用迈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肥工业大学教授杨善林说,特别是2022年,文本生成、图像生成、三维模型生成等一系列应用级人工智能内容生成(AIGC)算法问世,标志着人工智能初步具备了数字化内容生产的能力,并正在突破逻辑推理、常识认知等诸多门槛,逐步迈向通用人工智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钱锋表示,我国建设制造强国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迫切需要推进工业元宇宙、工业智能大模型等工业智能与智能系统前沿研究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他以国内某大型炼化企业为例,介绍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石化制造深度融合、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案例。
中国自动化大会是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的大型综合性学术会议。自2009年创办以来,历经十余载,现已经成为我国自动控制、仪器仪表、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智能制造等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
责任编辑:梁国胜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