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他们是时代里的“小人物”,正经历着最为蓬勃的商业变革。年轻一代的创业老板们站在十字路口上,比老一辈更懂直播风口、人工智能、云计算、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经济热词的含义。创业这条路上,他们抱着大干一场的心态:能白手起家单挑一摊开间小店,能邀志同道合者拼出新路子,也能乘着资本风跑上高速路……当然,有人一战成名并小有收获,也有人交了学费准备从头再战,他们始终相信创业成功与否的答案也不止一个。正是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老板,做着一些足以改变商业历史走向的事情。
一名有着17年服役经历的转业军人陈新和大多数女孩一样,在2014年离开部队后带着满腔热情进入了梦想的餐饮业打拼,对于她而言,当时最大的优势便是充足的启动资金和不减的热情。与不少餐饮小白一样,陈新创业初期选择了感兴趣的品类,但两年多的7个品牌不仅耗费精力,还使她亏损上千万元。由于受到山寨缠身,一家上百万的门店都没开业便已夭折,更是折射出行业深受山寨所害的现状。
终于,陈新自创品牌,完成从加盟商到品牌创始人身份的转变。但时过境迁,行业早已发生历史性的转变,但陈新领悟到,加盟也好,创建品牌也罢,不变的是餐饮经营中总会遇到难题,如今的餐饮行业不仅需要“勤快人”,更是强迫入局者活成“六边形战士”。
餐饮业,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行业,门槛不高的属性让不少创业者选择了它,却又有那么多创业者“死磕”未果。实际上,从最早的夫妻店再到如今的连锁化餐饮,虽然我们依旧能在街头巷尾看到一些小店,但如今的餐饮业已经朝着连锁化、规模化、产业化以及国际化趋势发展,餐饮门店不再只是解决消费者温饱的场所,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场景功能已经发生变化。在这个越走越宽的赛道,留下来的幸运儿并不只是幸运,他们正在深耕瞬息万变的行业继续摸爬滚打,探索着多样立体的餐饮之道。
加盟7个品牌,买时设备上万卖时价如废铁
十多年前,在一次外出等待好友到来的空暇中,陈新误打误撞来到了一家甜品店,橱窗中一个个精致的甜品吸引了她的注意,在品尝过后,陈新拨通了该品牌的加盟电话。随后,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陈新正式走进了餐饮行业,在两年多的时间中陆续加盟了当年市场上流量较高的7家品牌,涉及甜品、正餐和烤肉等多个品类。
“我进入餐饮业,主要就是因为自己是一名‘吃货’。”聊起当初进入餐饮业的缘起,陈新开门见山。“那个时候因为喜欢美食,经常天南地北到处跑,吃得多,也见得多,无形中多了一份美食情结。”在加盟第一家甜品店时,许多亲朋好友都来支持陈新的生意,也使得她在潜意识中认为做餐饮没有这么难。慢慢地,赚到了第一桶金的陈新开始变得大胆,尝到甜头后便开始尝试更多品牌,但等待她的并不是接连的“好运”。
在之后加盟的几个甜品或是烘焙店均以赔本告终后,陈新还以为是这些品牌背后的运营公司存在问题,却没有想到,一味想着“割韭菜”而非创新的品牌才是造就加盟周期短的根本原因。随后,陈新将目光转向了正餐。相较于甜品2-3年一签合同的模式,正餐6-8年一签的周期较长,让陈新觉得更有安全感,殊不知,这也成为她从业经历中印象最深的“赔本买卖”之一。
2014年,板前铁板烧在当时是个稀罕的就餐模式,看着眼花缭乱的加盟手册,最终陈新选择加盟一家规模较大的头部铁板烧品牌。本以为知名大品牌能够给足一定安全感,但谁成想从装修设计到设备采买再到原材料进货等环节,品牌方均需要收取一定费用,前期费用就花费了400多万元。好景不长,门店开业半年后生意便是一落千丈,每个月的亏损高达十多万元。
为了及时止损陈新决定关闭门店,但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设备的折旧费更高,一张铁板贬值近10倍。“一张铁板根据大小和形状不同售价甚至高达4万-8万元,变卖时和废铁同价,门店设备最后只变卖了十几万,但还要支付大几万元的巨额拆除费,简直竹篮打水。”陈新苦笑道。
百万门店夭折,山寨缠身侵犯品牌权益
以失败告终的陈新继续寻找适合的品牌,而这次经历,陈新回忆时用了“扯”这个字。陈新曾尝试过开烤肉店,与上述铁板烧为同一集团旗下品牌,虽然该品牌连商标都未注册,但听到名额有限后的陈新还是上了头,眼睛都没眨便交上120万元。屋漏偏逢连夜雨,门店还在装修期间遭到了山寨品牌“攀亲”,陈新当下就选择了及时止损。
这或许是不少餐饮创业者的缩影,但陈新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其实很多情况是想不到的,也无法预判,像山寨这种情况,在创业前谁能想到开餐厅和打假扯上关系。”的确,就如陈新所言,做餐饮不仅仅只是跟餐饮相关的打交道,其中的门道多之又多。
就以“山寨”为例,近年来多家餐饮品牌都曾被山寨门店所缠身,其中更是不乏头部企业。喜茶曾在品牌故事中写道,其前身“皇茶”开业三年后市面上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盗版,很容易被误认为通用名称,难以维权,便将品牌注册为喜茶。同时,也有不少品牌选择了“整顿高仿”,例如2021年,因不正当竞争侵权,法院判决“茶颜观色”向“茶颜悦色”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累计170万元,鹿角巷还曾“招安”部分山寨门店等等。
对于“打假”,鲍师傅创始人鲍才胜可谓颇具发言权。“如果不清理掉山寨门店,鲍师傅的品牌口碑会被山寨门店影响直至崩塌。”鲍才胜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品牌曾深受山寨门店困扰,2004年创立品牌后,2014年市面上开始出现鲍师傅的山寨门店,虽然鲍师傅2017年时仅在全国拥有26家门店,但山寨门店已经达到了3000家。
纵观行业历年来的发展,“山寨”、仿冒、抢注商标等现象层出不穷,部分产品门槛较低的品类更是重灾区,想要利用品牌热度赚快钱的大有人在。在业内人士看来,花费大量精力在产品创新上是一方面,商标先行能够大大降低被侵权事件的维权难度和维权成本。
广告上千万学费“打水漂” ,自立门户比想象中难
餐饮江湖兜兜转转,陈新忍痛及时止损,毙掉了手上的所有加盟店,最后只剩下1家还有半年到期的商铺。眼看2000万元左右的本金所剩无几,高开低走带来的阵痛和失落让陈新倍感煎熬。但生活总要继续,陈新偶然间在海口的朋友家吃到了椰子鸡,天然的食材不需要加任何调味料就已让味蕾惊艳,与她之前加盟时使用大量酱料制作产品的方式截然不同。在多次出入海南并了解黎族文化后,陈新与合伙人创立“椰妹”,并将首店搬进了上述铁板烧门店的原址。
从加盟商到品牌创始人,陈新的身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此过程中,她也发现了加盟与自创品牌两种模式之间的“互逆”关系。选址指导、人员培训、供应链支持等等,一旦成为加盟商,品牌方面会将现有资源和经验倾囊相助,而创建品牌时则需团队从0到1搭建,SKU的选择、产品的搭配、原材料的采购等等,无一不需要陈新亲力亲为。
以供应链为例,“万物都有它的高光时刻,食材同样如此”。陈新说道,为了保存并呈现食材的亮丽时刻,陈新试过很多方法。速冻、做成净菜抑或是使用保水剂储存后的芋头煮熟都是不同的滋味,但唯有新鲜带泥膜到店后再处理的芋头最能俘获陈新的味蕾,唯一的缺陷是运输成本太高,不易存储且损耗过大。
马蹄、竹笙、菌菇等食材的采购,陈新都是亲力亲为多方考察。一有空陈新就会跑到各地的菜市场买菜,对比哪些地方的食材最适合椰子水锅底。即便经过六年半的积累,椰妹的供应链已逐渐稳定成熟,但陈新依旧坚持每个月抽3-5天回到食材原产地与农户沟通。尤其当产品质量出现波动时,她便会与农户一同复盘各个环节,找到问题所在并加以改进。
“其实加盟商和品牌方之间的拉扯挺内耗的。”陈新感叹道,品牌方面对的是加盟商,而加盟商面对的才是消费者,部分情况被理想化。而且由于加盟商数量众多,即便加盟商在经营过程中遇到问题提出建议,也不一定被品牌方重视和采纳,加盟商在品牌建设中的话语权较弱。更有部分品牌方只想着“割韭菜”,并没有给予加盟商承诺的应有支持,面对人工、房租、采购这“三座大山”的多重压迫时,加盟商往往很难坚持下去。
当自创品牌时,消费者便是能直接提升品牌综合竞争力的引路人。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提升口碑,陈新向进店消费的顾客询问建议,为提出合理建议的消费者一一免单,通过不断创新改良之后,2017年时,椰妹第三个月的营业额就达到了百万元。
其实,无论是加盟品牌还是自创品牌均各有各的难点。陈新直言,就加盟而言,虽然长远度上可能有所欠缺,但省去了很多前期的摸索成本,更适合“赚快钱”。经营一家门店不是难事,但若想将品牌扩大,从运营研发团队到供应链都要不断完善,长线投入的大量经费更是加大了盈利难度。
看似门槛较低,实则融合多门复杂学科
今年的餐饮业可谓迎来新篇章,线下门店重现大排长龙景象,每逢节日更是出现上千桌等位情况,餐饮行业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行业复苏态势强劲,更是涌入了不少像曾经陈新一般的新人。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3年1-6月餐饮业新增注册企业167.6万余家,与2022年同期相比上涨23.4%。其中,北京市2023年1-6月餐饮业新增注册企业7610余家,与2022年同期相比上涨63%。
然而,行业发生根本性变化是创业难度增加的根本原因。“我不建议当下‘小白’进入餐饮行业,或者说是做太多餐饮业的投资。虽然业内也有成功案例,但幸运儿总是少部分。”陈新直言,变幻莫测的餐饮行业如今已经走到了分水岭,在集团化竞争激烈的时代,连锁化发展趋势明显,个人市场受到一定挤压,在资源不够的情况下创建品牌,所面临的压力恐怕更大。
不仅如此,餐饮人在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也会随着行业的变化而改变。选址曾是令许多餐饮人困扰的难题,陈新也不例外。在她的回忆中,人气商场是各大品牌争先恐后开店的首选,而如今市区商场密度大、餐饮品牌多,商场与商铺位置的选择便显得尤为重要。
从业24年的餐饮老炮儿,比格比萨创始人赵志强更是深有感受:如今的餐饮行业已经走过了“遍地是黄金”的时代。赵志强称,20多年前的餐饮市场可谓是一片空白,拼的是眼光和胆量,一家夫妻店带着几个厨师和服务人员便能扩展门店,大部分找准品类并勤奋经营的餐饮人基本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而20年后的餐饮市场连锁化发展加速,更是不乏深耕赛道多年的从业者,拥有着渠道、技术、品牌等方面的资源,只有少数人掌握着破局的机会。
餐饮人所面临的新难题、从业者的新思考、当下推出的新举措等等,无一不反映了餐饮行业变化趋势,记录了行业的变迁。不过,万变不离其宗,有些难点却是餐饮人亘古不变的话题,也正是其绞尽脑汁地复盘改良,才推动着行业以更高质量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时代。
或许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餐饮行业的门槛较低,但在从业者眼中,餐饮行业只是看似门槛低,真要琢磨起来,其难度并不亚于做科研。从门店的前期筹备再到日常运营涉及环节繁多,门店该选什么风格?原材料该如何选购?品牌与消费者以及员工之间的关系怎么处理?这些问题恐怕是每位餐饮人入行后的必修课,虽然没有答案,但总有少数人能通过实践给出更好的示例。
聊到餐饮品牌创立者应具备的能力与素养,陈新若有所思,“在品牌的打造过程中需要懂得管理学、心理学、农业学、烹饪学、美学各种各样的知识等等,更需要精准的判断力、高效的行动力和果敢的决策力,用时下流行的说法,就是要做‘六边形战士’。作为品牌创始人,不能简单体验式地去店里扫地、刷碗、洗菜,仅仅能吃苦是远远不够的”。
正如很多餐饮从业者所感,如今的餐饮另一个名字叫“勤行”,“勤”的含义也越来越深刻。
北京商报记者 张天元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