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工智能“来势汹汹” 高等教育如何突围?|2023亚洲教育论坛
2023亚洲教育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分论坛
封面新闻记者 何方迪
科技发展与产业变革带来了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面临一场根本性的变革,传统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复杂和快速变化的需求。人工智能正在重新定义教育的本质、组织结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高校里的他们,如何看待这一巨大变革,迎接这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11月11日下午,2023亚洲教育论坛分论坛上,中外大学校长、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创新”主题纷纷发表了见解,听听他们的观点。
牛津大学执行校长理查德·霍博思
AI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检验,毕竟还在初级阶段,有很多局限性,譬如专业领域里的信息准确度。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依靠AI获得了学习便利,同时也意味着失去了思考和探索的机会。
四川师范大学校长汪明义
用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协同解决前沿性问题。比如“人工智能+教育”背景下如何做好人机协作?如何让人机对话更友好?又比如,在推进人工智能授业解惑的同时,我们如何更好发挥老师的作用和创造性价值。基于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基础的师生进行卓有成效的素养补充教育,避免新的数字鸿沟和智能鸿沟的产生。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刘惠琴
ChatGPT可能影响80%的工作,而这些岗位,收入越高的将来影响越大,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将来社会遇到什么样的风险,人的自我实现怎么实现?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有一系列的教育创新,包括教育范式的创新,引导学生达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帮助他自我实现,才能够走得更好、更远,人类的生活才能够更好。
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晆依凡
人工智能时代不是对人才培养体系的某一个要素创新,而是对全体系要素进行创新。人工智能时代的大学需要建立更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且具有灵活性的人才培养制度,将智能素养的培养作为通识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帮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原理和技术工具的应用,为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认识基础和能力。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烨
人工智能时代的大学需要整体思考科学与人文学科专业体系的关系及生态,促进科学技术与人文领域的跨学科对话,用科学技术讲述真善美,以人文学科的烛焰点亮科技进步的方向……大学需要以一种弱的姿态唤醒人性的美好,推动人和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但是大学在人工智能时代也应该有“强”的精神,只有这样大学才有可能引领文化和文明的走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