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资讯>>云计算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大数据赋能生态保护 守护贵阳绿水青山

2023-12-06 08:51:59 30

原标题: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大数据赋能生态保护 守护贵阳绿水青山

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是民生之要、百姓之盼,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作为全国首个获批建设的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近年来,贵阳市抢抓大数据产业发展先行优势,将大数据与大生态两张“名片”巧妙融合,不断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逐步实现智慧化管理。

技防助力 “高效识别”斩断车辆黑尾巴

在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污染源监控中心,可以看到屏幕上黑烟车自动监控点对一辆辆疾驰而过的车辆进行抓拍,并自动识别记录冒黑烟行驶车辆信息。目前,贵阳市已建成22套黑烟车自动监控点,在不影响车辆正常行驶的状态下实现了全天候无人监控、自动筛选、保存、传输、识别、播放黑烟车视频片段等功能,极大地提升了执法效率。

截至目前,全市已审核黑烟车辆数据32267条,对审核确认的2300辆黑烟车车主进行了电话告知和对外公示,并将833辆未在规定期限内维修并复检合格的黑烟车移交公安交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罚。这一创新举措让贵阳市在保护大气环境方面更具有针对性和效率,为市民带来了更加清新的空气和更健康的生态环境。

“以前还要拿着比色板人工对比烟度值。”贵阳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机动车排气管理执法科负责人吴庭文说:“现在有了这个系统,我们可以更专注于分析和处理数据。”这种大数据驱动的智慧监管模式不仅提高了环境治理的效果,也提升了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和参与度。通过将大数据技术和环保理念融入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贵阳市正在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圈。

这只是贵阳市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个缩影。

“天空地一体化” 加强生态监管

“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的多少,是判断水质是否受污染的重要依据。这些数据在过去需要人工取样监测,耗时又费力,如今通过微型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实时监测,不仅提高了监测频次和效率,还降低了人工监测可能产生的误差。” 贵阳市生态环境局清镇分局工作人员程嘉玉说。

2022年,清镇天空地一体化监测预警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该平台可以让清镇市每季度获取1次红枫湖流域的卫星遥感数据,外加每年3次的无人机航拍数据,以此掌握红枫湖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变化。同时,该平台在红枫湖沿线的7条入湖河流和3条出境河流建设了10套微型水质自动监测站,对进出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在红枫湖畔建设了1套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监测空气污染物;还在红枫湖沿岸建设了52个视频监控点,实时监控湖岸,实现溯源式监管。由于可实现在线采集、监控预警、移动执法、数据分析、指挥调度等功能,该平台被称为清镇市的“生态之眼”。

卫星遥感反演监管“天”

采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对红枫湖及重点河段水系进行提取复合,同时每个季度反演河流水质参数,实现水质等级一张图展示,全面、有效地掌控水质等级状态,锁定重点污染源,目前已完成3个季度卫星反演工作,为清镇市生态家底提供基础性数据。

无人机巡查监管“空”

利用无人机获取的巡查视频、空中全景等数据,通过历史对比和深度学习的方式,识别出监测生活污水直排、夜间偷排、漂浮物位置分布、底泥污染物、河湖障碍物、堤岸违法建筑等情况,实现红枫湖流域的全自动、全方位调查与监控。目前已完成无人机巡查1次,巡获视频已集成进入系统进行分析,进一步扩宽生态环境监管视角与分析能力。

物联网自动化监控监管“地”

基于在线监测监控的微观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硬件,包括水质在线监测微站的建设、空气质量监测自动站的建设和视频在线监控的建设。通过物联网将前端感知设备有效整合、集中管理,实现涉水要素的地面自动化监测。已完成建设地湖岸线视频监控52个,陆地电子围栏重点区域监控2个,生态环境监管指挥中心1个,将清镇市生态监管从人工视角转变为智能监控,实现全天候24小时动态管理。

除了大气环境,贵阳市在河道管理上也运用了大数据技术。河长们巡河时,会严格对照系统中的分类指标进行巡查。一旦发现异常,他们需要及时填写巡查位置、时间,并对拍摄的图片上传数据库留痕。这种全面的信息采集和管理模式为河流的动态监测提供了有力支持,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而在2009年,贵阳市就开始了森林防火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通过林业与互联网、大数据深度融合,实现林业精细化管理,为森林防火装上“千里眼”。目前,“贵阳智慧林业云平台”涵盖森林资源监管、林业灾害应急、森林培育、产业发展四大业务板块,形成了“一平台、四系统、二十六个业务子系统”和“空、天、地三位一体”的整体构架。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贵阳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大数据技术和环保理念已经深入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政府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出一系列针对不同环境问题的监测和管理系统,推动大数据、大生态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更好守护绿水青山,厚植绿色底色,为绿色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文丨何莹莹

来源:贵阳生态环境融媒体中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标签:

发表评论:

评论记录:

未查询到任何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