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三江源智算中心:风、光、冷、算的完美协奏这都可以

高原上的零碳算力引擎。

“绿电100%直接服务算力,年均提供约1000万千瓦时零碳电力,能运用微电网实时平衡绿电和算力中心用电负荷,让能源利用更高效、更智能。”联通(青海)绿电智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洪麒一语道破三江源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微电网项目的核心优势。

6月30日,《通信产业报》全媒体记者深入探访中国联通青海省分公司三江源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园区,成排的机柜指示灯在清冷的空气中静谧闪烁,宛如星河落地。室外,大片的光伏板阵列源源不断地输向智算中心。

三江源,一片绿色的净土。这正是中国联通三江源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微电网项目的核心场景。作为青海省乃至全国推动绿色算力发展的标杆,该项目年均能提供约1000万千瓦时零碳电力,全部直接服务于算力中心。其最核心的创新突破,在于成功运用微电网技术,实现了绿色电力生产与算力中心用电负荷的实时动态平衡。

绿电与算力的高原“联姻”

在青海的广袤高原上,一场能源与科技的深度“联姻”正在精彩上演。走进三江源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微电网项目现场,一个现代化的绿色算力示范基地映入眼帘。这里是中国联通青海省分公司精心打造的重点项目,旨在充分利用青海的清洁能源优势,推动算力产业的绿色低碳发展。

该项目扎根于青海战略布局之中。据了解,青海在全国率先发布《绿色算力基础设施等级评定规范》等5项绿色算力地方标准,为产业发展铺就了坚实的制度基石。在此背景下,中国联通三江源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园应运而生。

该项目自2024年启动建设以来,进展迅速。目前已建成的二期项目拟投资8.8亿元,重点建设智算机房,规划840架高功率服务器机柜,IT总用电容量约16.80MW,建成后可支持超高功率密度,最大可扩展至单机40KW,具备万卡集群同步能力,形成超10000P以上超强算力能力。

三期项目拟投资9.8亿元,重点建设3栋智算中心,共规划智算服务器机架约984架,总用电容量约32MW,建成后承接东数西算、东数西训、东数西储的算力服务中心,形成12000P以上智算能力,未来扩展至万卡集群规模。四期项目拟投资50亿元,将依托青海省政策、能源和资源优势,与国内头部算力企业合作,依托中国联通三江源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园,共同打造绿电直供及算网、算电协同的一体化智算综合园区,成为立足西部、服务全国的大规模绿色算力基地,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

据中国联通青海省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三江源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微电网项目通过引入先进的制冷技术和人工智能优化技术,大幅降低了能耗。项目采用光伏、风电、储能互补供电方式,年均可为算力中心提供约1000万度安全、稳定、可靠的零碳绿色电力,实现了100%的绿电消纳。这是中国联通系统内首个采用“风光储充+算力中心”协同调度管理模式的算力中心绿色微电网项目,也是与中国联通与全球光伏行业领军企业天合光能合作共建的“电算融合应用创新中心”的关键成果。

光伏、风电、储能互补,在这里实现了100%的绿电消纳。

得天独厚的“青海优势”

青海发展绿色算力产业,拥有难以复制的先天与后天优势,构成了项目的强大基石。

三江源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微电网项目的优势显著。青海依托“水丰、光富、风好、地广”的优势,地处青藏高原,年均气温低,这种天然的冷源为数据中心提供了免费的自然制冷资源,有效降低了数据中心的制冷能耗。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这里的制冷能耗可降低40%,大大减少了运营成本。

其次,青海拥有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项目充分利用这些绿电资源,通过微电网实现绿电的直接供应和消纳,确保了数据中心的电力来源100%为零碳电力。这不仅降低了碳排放,还为数据中心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

此外,智慧融合的“电算协同”是该项目的技术亮点。《通信产业报》全媒体记者看到,通过先进的微电网控制系统,动态匹配波动性绿电(风电、光伏)与算力中心的刚性负荷,实现绿电100%就地高效消纳,破解了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的关键难题。

在产业合作方面,项目与国内头部算力企业、全球光伏行业领军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打造绿电直供及算网、算电协同的一体化智算综合园区。这种产业合作模式汇聚了各方优势资源,加速了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提升了项目的整体竞争力。

标杆级样板引领“绿算”发展

三江源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微电网项目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它推动了绿色算力产业的发展。项目以绿色电力、绿色算力、绿色金融实现了“零碳”示范,成为了国家级绿色算力的产业样板。预计到2025年底,示范园机架达到2万、算力达到2.6万P,可满足“东数西算”海量数据传输需求,提供安全可靠和灵活高效的算电协同定制化服务,助推绿色算力产业“建圈强链”。

风、光、冷、算在这里完美协奏。

同时,项目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通过100%的绿电供应和高效能源利用,项目大幅降低了碳排放,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不仅有助于青海本地的绿色发展,也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此外,项目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它带动了青海当地数字经济的发展,吸引了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的项目落地,形成了智算、超算、大模型等新业态。同时,项目还推动了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项目还提升了国家算力战略布局。它积极响应国家“东数西算”战略,通过构建高速直联网络,加强了青海与东部地区的算力协同,提升了国家整体算力资源的配置效率,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技术创新与应用方面,项目为绿色算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实践平台,推动了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技术在算力领域的创新应用。同时,项目还促进了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引领了行业技术发展方向。

最后,项目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作为中国联通系统内首个“风光储充 + 算力中心”协同调度管理模式的算力中心绿色微电网项目,三江源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微电网项目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它为其他地区发展绿色算力产业提供了可参考的模式和经验,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推动绿色算力产业的全面发展。

不难发现,三江源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微电网项目,不仅是一项技术工程,更是人与自然、科技与生态在青藏高原奏响的和谐乐章。它用100%的绿电消纳和尖端的微电网平衡技术,证明了高载能的数据产业同样可以走出一条零碳发展的新路。这里产出的,是强大的算力,是创新的方案,是“东数西算”战略落地的坚实保障,更是中国在数字经济时代追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坚定宣言。

采写:李洪力编辑:洪力 亮亮指导:辛文

您可能还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