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右侧红色“关注”获取最新消息
7月24日,中国云计算大会在京举办,中国联通云数据有限公司朱子凡分享了中国联通在云计算领域的合作案例。
云计算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安全和可用性。朱子凡表示,运营商都在谈云网融合,网络促进云计算的发展是运营商的基因和禀赋决定的,是运营商的独特优势。如今行业发展不再分开提公有云、私有云,更多的在提混合云。这主要有以下方面原因。
第一,企业上云不可能一蹴而就,很多企业的核心数据仍然要求私有云托管,与此同时,客户要更加需要公有云的弹性,这个时候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混合是刚需。
第二,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会希望使用异构的公有云,这个行业的需求,要选另外一个双活的节点,选另外一个异构的品牌做备份。
第三,国内的云和海外的云需要互通,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海外,国内和国外需求打通是必须的。
第四,企业数据都要求高可靠性,现在数据中心和云都倡导四个9个标准或者五个9个标准,两个数据中心永远比一个要安全。
今年3月9日,中国联通集团面向国内市场发布了7款云网一体的产品,中国联通云网一体的规划使得云联网、云组网、云专线、云宽带全部实现了SDN化。此次重点介绍云联网。
中国联通的云联网产品,目标是采用联通集团的骨干网承载A网,使用SDN技术面向混合云的场景,包括公有云,私有云和数据中心的托管,提供可以自助服务的,快捷、弹性、随选的方案,解决不同环境下多域互联的问题。云联网有多方面优势。
一是资源丰富,云联网不是联通封闭的网,是一个多云生态合作的网,阿里云、腾讯、百度、亚马逊、微软、京东等是目前联通云联网首批要接入的名单,后面的目标是要把国内国外的TOP30的云上汇集到这张网里。联通全国有400个数据中心,云联网打通了云,打通了数据中心,全国334个地市,任何一栋商务楼都可以通过云联网覆盖。
二是SDN自动控制。SDN控制器主要实现智能控制和自动开通,开通完以后支持用户在任意时间根据自己业务的实际情况做弹性的伸缩,同时实现弹性带宽,还要配合灵活的计费策略。
三是安全可靠。安全可靠的标准是云计算产品必须要具备的,采用联通承载A网,骨干网实现这款产品,而不是省网或者城域网。联通的骨干网从设备到线路都是高冗余,任何一台设备,任何一条线路出现物理的问题,企业的业务是不会中断的。联通集团已经把这张骨干网的配置权限收到的集团层面,是非常的重要和高安全级的。采用MPLS技术,要应对云计算灵活多变弹性的需求,硬管道的专线无法应对互联网化,MPLS技术可以实现企业和企业之间路由表,企业之间的数据有隔离和保护。国内SDN化的转型和应用只有中国联通一家,放眼到国际,我们看到ATT、Sprint、Verizon国外知名的运营商已经普遍采用了这个技术,在云计算场景的云网一体的产品,国际的理念是一致的。
四是资费合适,企业可以自己在线注册这款产品,它的价格一定是不需要审批的,跟公有云的运作模式一致,把网络产品以最低价透明的方式提供给企业用户。传统的专线产品资费是包括的一次性的接入费和月度租赁费,云联网产品里把一次性接入费免除了。可弹性调带宽,每个企业成本控制抓在自己手里,而不是运营商手里。
五是网络的扁平化,网络扁平化拥抱了东西向流量日益增多的场景。网络扁平化带来的优势是天然的支持多点组网,任何一个分支机构需要一根线接入骨干网,可以和其它节点实现自然的互通,这个优势是硬管道没有办法实现的。联通骨干网本身是Full-Mesh组网,提供的网络一定是健壮的,安全的,主节点是全网状的连接,每个地点一个是两台匹配,用户只要买的是储备两条线路,这个业务是永远不会中断的。
中国联通目前推出了云联网的多款产品。第一是一点入云,如何任何一家企业加入云联网,可以选择国内知名的任何一个云服务商。为了鼓励企业入云,联通会把端口费用免除,只需要收楼宇侧的本地接入费就可以实现一点入云。
第二,多云组网,联通对云的需求包括自建的私有云,包括外购的,在这个场景里提出多云组网的方案,特别提到联通的云联网和TOP10云网,联通的对接会一直深入到云上的VPC,客户买了云联网就可以和知名的腾讯、阿里、亚马逊做API的对接,企业可以把自己的虚拟机和对方的虚拟机联合起来。
第三,多云灾备,满足企业双活或者灾备的需求。
第四,两地三中心,云联网已经把联通全国200个数据连在一起,到了云联网场景里,资费会更加适合中小企业,满足中小企业也能像大型企业一样做两地三中心的方案。
第五,企业全国组网,中国联通的前身从2001年就开始做NPI的业务,到今天十几个年头过去了,中国联通有很多忠实的存量客户,这些客户如果有入云的需求,有网络直通公有云的需求,可以对全国MV业务做保有,通过云联网的配置和MV配置自动贯通,可以实现入云的场景和原先全国组网的场景非常平滑的结合。
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原创:程琳琳
通信世界全媒体已入驻各大媒体平台,搜索关注“通信世界”获取行业睿智观察
《通信世界》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人民邮电出版社主办,是中国通信产业的前瞻媒体
相关标签: